从打造“帮会”的手段来看,美国既依靠宗教和种族的同质性来建帮立派,又凭借其经济、政治等多方吸引力和强制力来拉拢或逼迫其他国家加入。
文化方面的因素是深层动力。美国是一个地域广袤的多种族移民国家,立国时间短,人口流动性大,种族融合程度不高,文化价值上不能自在自为,构筑国家认同的基础并不牢固,这是美国的重大软肋和缺陷。为了塑造内部和外部对国家的认同,美国需要以“认同政治”来区分“同类”和“他者”,需要在一个二元对立的环境中来实现自我定位并以此构建国家凝聚力和行动力。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帮会”的底层逻辑就是宗教和种族的同质性。
吸引力主要来自于美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所谓的安全保障,以及其对自身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的反复宣传。美国是个资本至上的国家,它利用霸权地位构筑起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占据着国际产业链顶端,赚取高额利润,对后发国家实施隐性盘剥。为巩固其经济特权,美国拉着与自己发展阶段相似、经济利益趋同的先发国家和地区,合起伙来排挤打压后发国家,并承诺在经济利益上与之分成,在安全上提供保障。看到了经济与安全利益的“共生性”,其他先发国家和一部分谋求实现现代化的后发国家选择了追随美国,融入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这是美国能够从中挑选伙伴的客观条件。
强制力则来源于霸权国与其他国家之间非对称的实力对比。为了维护全球霸权,美国惯用的手法是拉一派打一派,利用各种矛盾对各国分而治之,自己居中制衡。比如,在中东,美国长期利用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及宗教内部不同派别之间的矛盾,撺掇一伙对抗另一伙。
没有永远的朋友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美国“帮会”是建立在利益共享、利益分配的基础之上的,一旦“帮会”中的成员利益得不到保障或付出大于所得,成员与帮主的矛盾就会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