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访问

下载APP

关闭

法国大选首轮后的勒庞,比5年前更接近胜利

作者:
2022-04-12 11:00:11

迫于压力,勒庞有限度地疏远了普京。但每每被法国媒体追问时,她依然表示出对俄罗斯开战理由及其安全关切的某种理解,同时也反对法国和欧盟对俄采取过于强硬的措施。

由于极右与极左都“顶风”坚持与俄对话,或至少没有表现出符合公众期待的强硬,马克龙的支持率相当时出现了一个比较明显的涨幅。《费加罗报》3月初曾分析称,在“危机总统”的身份加持下,马克龙第一轮实现大优势领先已成为大概率事件。

随着战事胶着,法国的舆论场和政治生态渐渐呈现出一些与其他西欧国家不同的特点。更多的民众开始将注意力转回购买力、养老金、社会福利等问题,“亲俄”给勒庞带来的选票代价正在下降。

选前的民调显示,勒庞对俄罗斯的态度并没有冲击其支持率。在法国公共舆论研究所(IFOP)4月初的民调中,尽管有88%法国选民对乌克兰局势表示担忧,但只有40%受访者称俄乌冲突将影响自己在大选中的投票。

埃里克分析称,法国民意在传统上相较其他欧洲国家对俄就比较友好,勒庞和梅朗雄等人主张与俄缓和不会付出过高的政治代价。实际上,马克龙本人多次致电普京,试图斡旋的行为也反应了法国国内对俄民意的一个面向。而俄开始反制欧洲制裁则带来了能源和物价上涨的预期,在当下法国主流民意关心购买力的情形中,这反倒削弱了对俄强硬派的声音。

美国媒体则对勒庞和整个右翼在法国政治中的崛起提供了另一个视角。在以《纽约时报》为代表的美媒看来,法国右翼,特别是以“国民联盟”、泽穆尔为代表的的极右翼或另类右翼的崛起离不开美国极右翼的“文化影响力”和俄罗斯的“操纵”。

《纽约时报》4月6日评论称,勒庞和她的党数十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拓宽极右翼在法国政治场域中的空间。但极右翼乃至整个右翼思潮在法国的兴起与一场受到美国右翼运动激励的“文化战争”密切相关。在这场扩散到法国的“战争”中,法国极右翼大力反击被视为源自美国左翼的“取消文化”。

美媒这种将右翼崛起归于外部因素的分析某种程度上得到了美国民主党政府的“呼应”。4月8日,有三名拜登政府高官向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吐露了对法国政局的看法,他们担心勒庞呼声大涨的背后是俄罗斯“干涉法国选举”的阴影,并且害怕一旦勒庞当选,可能动摇西方的“反俄联盟”,危及马克龙一直试图塑造的“欧洲团结”。

“极右”已扎根法国政治生态

无论第二轮的结果如何,法国极右翼势力在选举中的总体表现已经证明,他们成为了这个国家日常政治生活不可绕过的组成部分。

泽穆尔去年的“横空出世”曾一度分走了不少勒庞的支持率,但回过头来看,“泽穆尔现象”有可能反倒成为大选中RN的利好因素。泽穆尔占据了比勒庞更右的生态位后,进一步加速了RN的正常化和“去妖魔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