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以F-35为例,对其进行修理并非易事,涉及地面保障、航空电子设备等15个专业,要求维修人员对多个专业融会贯通。有人问,修理基地已经培养了大量维修技师,老机型的维修经验能否“嫁接”到新机型上呢?
由于五代机结构复杂、部件精密,老机型的维修人员在承担五代机的维修任务后,除了少数通用部件的修理经验可以直接借鉴,大部分维修技术都要重新学习,造成维修人才紧缺的现象。
维修人才成为“刚需”。相关国家开始致力于维修训练体系建设,建立维修培训学校,用来提升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
一是“硬件”准备,升级必要教具资源。与前几代战机相比,五代机维修的专业化、智能化程度更高。学校针对五代机的维修程序和特点,设置维修训练装置、制作多媒体课程、制订培训计划,以满足日常训练需要。
二是“软件”升级,引进先进训练系统。与现场实操式的“大班”培训不同的是,新的训练系统采用任务演练训练器和桌面模拟器,提供360度视角以及与飞机显示屏同步的桌面界面。学员甚至不用接触飞机,就能身临其境了解大部分维修流程和故障特征,完成95%以上的训练内容。
三是“课程”开发,构建专业培训体系。专业维修训练课程必不可少,其中包含飞机维修基础理论知识,机体结构、机载电子系统等专业知识,以及电子技术手册使用和交互式软件操作等课程。学习完所有课程后,学员必须通过一系列评估和考核,才能成功拿到毕业证。
在专业化维修培训模式下,相关国家每年超过2000名维修技师能够完成结业,为五代机维修提供保障。
缩短周期——
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
现代空战,战机能否实现精准快速维修,关系到空军装备战斗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