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2021年名义GDP高增,仅看净出口就更为突出,2021年中国贸易顺差为6764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导致境内呈现美元供大于求的状况。此外,中国民间资金错配较2015年“8·11”汇改前显著改善,对外净负债占GDP比重下降至10%以下。
其次,人民币汇率有弹性。自2015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逐渐成为常态,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疫情以来,人民币汇率整体呈现偏强走势,多次外汇政策调整均是对升值超调的纠偏。即便去年底今年初人民银行降准降息齐出、中美利差进一步收窄,人民币汇率依然走势坚挺。
虽然不排除全球金融动荡可能引发外资回补美国,但是外资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力量较为有限,仍处于配置阶段。汇率中长期走势仍得看中国经济基本面变化。
最后,中国宏观政策空间足。这一次,中国应对疫情时并未出台类似发达国家的大水漫灌的货币宽松政策。
由于国内经济较快恢复,中国宏观政策正常化也领先于发达国家。尤其是,与海外国家不同,当前中国消费通胀仍比较疲软,内需消费恢复缓慢,并不构成货币政策紧缩的条件。另一方面,去年稳杠杆变成降杠杆,大量财政资金缺乏去处,也为今年稳增长预留了财政空间。
综上,正如IMF第一副总裁、前首席经济学家戈皮纳特(Gita Gopinath)发布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时指出的,一旦全球金融条件普遍收紧,所有国家都会受到影响,包括中国在内。不过,中国经济内外韧性足,货币错配程度轻,宏观政策空间大,总体抗风险能力较强。
今年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通过财政货币政策协调联动,跨周期与逆周期调节有机结合,让内需上升接棒外需回落,引导经济增长企稳。
各界对中国采取中性略偏宽松的宏观政策早有预期,接下来是检验成果如何。当然,仍需要时刻关注美联储紧缩的外溢效应,坚持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做好资本流动监测,妥善引导市场预期。
(责编:杜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