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访问

下载APP

关闭

昨天,100岁的杨振宁披露了一段秘密往事

作者:
2022-02-10 12:46:59

但那天的报纸里说,中国从里面取消了。”

于是在第一时间,杨振宁就决定回中国看一看,于是他成了海外华裔科学家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

在北京饭店的房间里,杨振宁看到了一副对联: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我昼夜不停地看这副对联,又看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我豁然认识到,我应该尽一份做桥梁的责任。”

为了做好桥梁,杨振宁在四方面煞费苦心。

第一:护中国。

1971年上半年,杨振宁发起参与了保钓运动。

他在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举行的“归还冲绳协定”听证会上作证:“从历史、地理和现实的角度,全面讲述了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事实。”

1977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后,杨振宁自己掏腰包,在《纽约时报》上刊登全页广告——“致美国卡特总统公开信”。

全文用英文发表,旁边加了八个中文字:“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要求美国政府放弃孤立中国的政策,尽快同中国建交。

第二:保人才。

杨振宁的国际声望实在是太高了,所以他几次回国,也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

每次他回国之前,中国政府都要求他列一张会见名单。

第三:推动中国优秀人才到美国学习。

杨振宁在纽约组织成立了“与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

“这个委员会成立的目的,便是帮助中国学者到美国学习访问。”

在杨振宁的推动下,一千多名中国高端学者得以到美国深造,归国者有多位当选中国两院院士,其中包括后来的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复旦大学校长的杨福家,中国科技大学校长的谷超豪等。”

第四:筹钱。

中国学者到美国深造的资金,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杨振宁凭借自己的声望募集来的。

亿达青少年发明奖,是杨振宁募钱成立的;

吴健雄物理奖,是杨振宁募钱成立的;

陈省身数学奖,是杨振宁募钱成立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墨林讲过一件事情:

“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中心开的很多次会,资金都是杨振宁募集来的,有一次他怕他们把美元换不开,就把钱都换成一捆捆的20美元。

还有一次我特别感动,那时候我还在美国,他妹妹来找我,说你看杨先生又开车自个儿去了,到纽约,到China town去演讲。

我说干嘛,她说捐钱去了。

她说他还发着烧,还发着高烧,自个儿开车,因为那些有钱人来了,他得赶紧过去跟人家要钱。”

有一年,院士莫伟,给时任中科院副院长周光召写了一封信:

“海外华人有很多,这些人对中国不了解,都有私心。

据我了解,这些华人科学家里只有两个人是完全没有私心,一心一意希望中国好,他们就是杨振宁和李政道。

杨振宁到处为中国说好话,在一些国际会议上,遇见对中国的攻击,曾经气愤地退场,以示抗议。”

著名教育家周培源,对杨振宁有一句评价:

“杨振宁是美籍华裔科学家访问中国的第一人,也是架设起中美之间科学家友谊和交流桥梁的第一人。

光是这方面的贡献,杨振宁的成就便是无人能及的。”

07

2003年,杨振宁回清华大学定居,随后放弃美国国籍,加入中国国籍。

当时很多人骂他:“回国圈钱来了。”

这些骂声很扯淡,杨振宁用得着圈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