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起降技术。舰载无人机面对的环境特殊,如空间狭小、天线密集、电磁环境复杂等,这会给舰载无人机安全起降带来很大困难。加上母舰在海上漂泊或航行带来的基座移动,更增加了舰载无人机的起降难度。虽然有火箭助推起飞、弹射起飞、伞降回收、撞网回收、天钩撞绳回收、垂直起降、滑跑起降等多种起降方式,但其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仍不够理想,亟须不断改进甚至另辟蹊径。
精确控制技术。舰船空间狭小并经常处于移动状态,要求舰载无人机必须有良好的控制精度和可靠控制技术,这样才能保证无人机航迹及姿态的精度。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感知与测量、伺服与执行、算法与优化、自主与智能等多方面进行技术攻关。
先进动力技术。舰载无人机一般使用活塞发动机或涡轮喷气发动机。对航空重油活塞发动机来说,如何不断走向轻量化、提高可靠性等,仍是亟须破解的难题。涡轮喷气发动机需要突破的技术瓶颈更多,如微小型轴流涡轮叶片、大尺寸高效率单级风扇设计制造技术等。这些技术的突破,同样需要付出大量时间、财力来完成。
机舰协同技术。舰载无人机的机舰协同,核心是有人操作武器平台与无人机作战平台联合编组,实施协同攻击。要实现这一点,必须大力发展相关作战理论、装备、技术,比如深度借力人工智能等。在突破关键技术同时,还需要加强信任度方面的探索,通过不断摸索与试验,来解决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中的信息分析、作战管理、人机交互、通信组网等问题。
目前,信息化条件下的海战正被注入更多新元素。舰载无人机发展除了支持传统作战模式外,已在以下几个方面显现出一定潜力和需求。
一是舰队伴飞。随着各种高速、远程攻击武器的发展,舰队海上防空预警系统面临不少新挑战。大型航母战斗群由于配有舰载预警机,往往具有较大预警范围,但也存在预警机力量不足问题。普通的海上编队往往靠舰载直升机进行近程预警,面临的威胁更多。舰载无人机的出现,则可部分解决这一问题。尤其是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的发展,将可能催生出可大大拓展舰队态势感知与预警探测能力的新型舰载无人机。
二是自主空战。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加大投入,研发和装备新型无人机。在忠诚僚机、集群作战等新空战概念引领下,舰载无人机在“察”“打”基本功能上,正在被赋予更“聪明”的大脑,以实现执行任务过程中的基本独立自主化,通过人机系统智能融合,更好地达成作战目的。
三是空中加油。当前,一些舰载无人机被用作空中加油机,可以增加有人战机留空时间。另一些舰载无人机则进行了空中受油试验。空中受油能力的形成,将使舰载无人机作战半径明显增加,使放飞它的母舰安全性得到提升。同时,在加油受油能力形成后,舰载无人机还有望进行伙伴加油作业,提高无人机群作战半径,降低有人加油机的风险。
四是跨介质飞行。未来舰载无人机还可能向融合空中飞行、水面机动、水下潜航能力于一体的跨介质飞行器方向发展,为适应未来作战多样性和灵活性提供能力支撑。
总之,随着各国海军对作战环境单向透明化需求的不断提升,舰载无人机系统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未来,舰载无人机系统的潜力究竟有多大,时间将给出答案。
(责编:杜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