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访问

下载APP

关闭

在瓷器店里抓老鼠 上海防疫是如何做到的?

作者:
2022-01-28 10:01:30

也因此,围绕上海的精准防疫,有着各种说法——“一个极端的存在”“人间防疫该有的样子”“中国的标杆”等等。事实上,上海实现精准防疫的背后付出了巨大的艰辛。

全球疫情持续暴发,作为全国最大的海空口岸,上海的入境人员和空运货物最多,承载了全国将近三分之一的境外输入病例。截至2022年1月25日,上海境外输入病例累计已超3200例,其中从1月14日至1月25日的11天,境外输入病例累计243例,1月14日单日新增超过40例。

“1天新增40多例境外输入,这在2020年8月份以后是从未出现过的。上海现在每天都有大量的境外输入病例需要进行隔离,面临巨大的防疫压力。”潘浩表示,一线防疫人员时刻都保持高度警惕,不过百密难免有一疏。

就在1月24日,上海又新增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该病例系浦东机场货运区办理进口业务的工作人员,病例居住地“奉贤区奉城镇幸福村8组”被列为中风险地区。

对流调人员来说,出现新增病例,就意味着新的工作。时间对他们而言永远是紧迫的。

因为流行病学调查是一件异常复杂的事情,并非一蹴而就。一名确诊病例的流调报告几乎都是几十页的万字长文,所有行动轨迹都要做到无缝衔接,时间精确到分。同时,要保证密接及密接的密接不漏一个,相关人员也要做好流行病学调查。这一调查漫长且艰难,流调人员必须帮助调查对象一点点回忆,一环环相扣。

流调过程也并非一路畅通。

据潘浩回忆,有一些年纪比较大的老人,记不清自己最近都去了哪,也没有其他方式还原他们当时的轨迹,只能通过家人获得有限的信息,帮他们回忆当时的情形。他指出,如果流调是为了溯源,那么调查的问题和排查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调查本身,除了要了解什么时候发病就医外,甚至还需要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等,如喜欢游泳或喜欢健身,往往就这一个细节就有可能给溯源带来线索。

在流调的过程中,很多一线流调人员承受了巨大压力。如果遇到一名“社会活动爱好者”,去过大型商圈,又去过多家餐馆、购物中心等场所,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若干密接,一个密接又会产生若干次密接,这样一来,流调过程中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可能10倍不止地增长,流调难度也直线上升。

对流调人员来说,根本没办法预测究竟会有多少工作量,这主要取决于病例的社会活动程度。

“有很多流调人员,遇到有突发疫情时,为了寻找其中的蛛丝马迹,几乎不分白天黑夜一帧一帧地看涉及病例轨迹的监控视频。他们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不止一次抱头痛哭过,疫情处置期间,睡眠在某种程度上对他们而言是奢侈品。”潘浩坦言。

1月15日,有疾控工作人员在“上海发布”的文章评论区写道:作为一个普通的疾控人,我真的没有想到面对疫情这么难。3天熬两个通宵的大有人在,而我们还不是最辛苦的。社区转运人员据说五天只睡了1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