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国经济持续恢复,经济总量达到114.4万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中处于前列,人均GDP达到1.25万美元,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将达到25%左右,是引领世界经济恢复的重要力量。
但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时间之长,对全球经济影响之深远超预期。
2020年二季度我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后,到2021年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开始加大,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加大宏观调控难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经济工作就像骑自行车,如果循环停下来,自行车可能就会倒,没有“进”就没有“稳”。
那么,宏观政策如何实现“稳中求进”?
一是靠前发力。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宏观政策长期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搭配。
作为总量政策,货币政策有效预防“需求收缩”和“预期转弱”。
2021年,央行两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释放长期资金约2.2万亿元,降低融资成本,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利率小幅下行,释放稳定经济运行信号,引导社会预期。
作为结构政策,财政政策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供给冲击,补短板,保民生。
2021年底财政部已提前下达部分2022年专项债额度。
二是精准发力。
稳投资。2021年三季度开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2021年9月底,央行、银保监会要求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有序投放。
由于房地产产业链长,政策传导存在时滞,预计房地产投资有望在2022年上半年企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