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首创人类进入太空的纪录。在108分钟的飞行和返回地球过程中,他与地面的所有通信联络全部由苏军总参谋部情报总局(格鲁乌)的无线电侦察部门保障。
从人造卫星入手
1957年春,时任苏联国防部第4研究所副所长、航天火箭技术专家尤里·莫兹若林中校带着一份国家级任务来到格鲁乌。当时,苏联即将发射首颗人造地球卫星,而苏联航天部门还没有专门的人造卫星运行监视系统,一旦卫星严重偏离预定轨道无法及时发现。
因此,他们计划利用军方的远程无线电定向装备跟踪人造卫星在轨道上的运动情况,方案是在卫星上安装一个无线电发射机,平时工作频率为20兆赫,电波有效穿过电离层时则为40兆赫。为让无线电定向人员熟悉情况、开展训练,无线电侦察员和航天部门领导人还专门动用一架图-16飞机搭载卫星无线电发射机,从莫斯科飞抵堪察加再返回,一路上不停发射信号,模拟人造卫星的信号效果。
随着卫星升空日期临近,应用无线电监测卫星飞行状况的技术也日趋完善。彼得·什梅廖夫中将回忆说:“10月4日,我一大早就收到通知说,发射时间定在当天莫斯科时间21点左右。我与鲍·图佐夫上校来到克利莫夫斯克,亲自参加对人造地球卫星的首次观察工作。图佐夫当时是指挥远程无线电定向系统的军官小组负责人,在南北方定向站竣工、修建备用站网络、提高无线电侦察能力和应用新技术器材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他卓有成效的努力下,无线电定向站通信系统得到极大完善。”
21点左右,指挥中心通知卫星已经发射,约15分钟后,伊尔库茨克定向站报告接收到卫星信号,并通报了时间和方位。这些数据令人振奋,但指挥中心需要等待第一圈飞行结束后,才能最终确认卫星顺利入轨。在离卫星进入莫斯科定向站无线电能见区计时开始之前,无线电定向员就报告接收到了卫星信号。很快,显示器上的噪声点变成了脉冲条,熟悉的信号声越来越清晰。卫星进入无线电能见区前,整个机房都能听到信号声,屏幕上的目视标志变得清晰稳定。机房里爆发出一阵阵欢呼声,大家热烈庆祝卫星发射成功。10月5日,苏联塔斯社向全世界宣布,世界首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完善太空通信保障
1959年1月4日,“月球-1”号飞船发射升空,飞抵距月球表面6000公里处;当年9月14日,“月球-2”号飞船首次抵达月球表面;10月4日,“月球-3”号飞船顺利发射,完成了世界首次拍摄月球背面的创举。这些太空飞行,都是由格鲁乌的无线电定向专家们负责保障卫星与地面间不间断的无线电通信,技术越来越臻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