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访问

下载APP

关闭

浅析空空导弹在现代空战中的定位及发展状况

作者:
2022-01-13 11:33:17

美国近年来中程、中远程和远程空空导弹项目数量比近距格斗空空导弹项目多出不少,甚至对小型先进能力导弹(SACM)项目都提出了超视距攻击要求。美国的AIM-120D增程弹射程达到160千米,还在积极研发预期射程是其两倍的AIM-260,实现所谓的“穿透型制空”。欧洲6国联合研发的“流星”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的空空导弹,最大射程达150千米。俄罗斯的K-77M采用增强型双脉冲发动机,射程近200千米。K-37M的射程据称可达到300千米~400千米。

速度越来越快。第四代战机普遍具备超声速巡航和高机动能力。要想有效打击此类目标,必须具备比目标更快的飞行速度。目前,空空导弹最大飞行速度可达5倍声速以上。据俄罗斯《消息报》报道,俄军的苏-35战机将装备新式R-37M高超声速空空导弹。该导弹主要用来攻击大型目标,如敌方的轰炸机、预警机、加油机等,最大速度可超过6倍声速。该导弹发射后不需要用机载雷达持续照射目标,导弹根据参数借助惯性自动制导飞行,接近目标后开启主动雷达引导头,锁定目标后发起攻击。面对R-37M超过6马赫的高速,战机一旦被锁定要逃脱基本没有可能。

精度越来越高。空空导弹战斗部受尺寸和重量限制只有几千克到几十千克,有效杀伤半径通常只有几米到十几米。同时,各种人为的光电、电子干扰及太阳、云、雨、雾、地/海杂波等背景干扰都会对空空导弹探测、锁定、跟踪目标产生影响。要想摧毁目标,必须保证导弹具有很高的制导精度和抗干扰能力。单一模式的导引技术难以满足作战需求,因此,新一代空空导弹多采用多模导引技术提高命中精度。多模导引头可由不同种类的探测系统(红外、雷达、激光等)组合而成,也可由同一种类不同波段探测系统或同一种类不同体制(主动雷达、半主动雷达、被动雷达)探测系统组合而成。常见的多模导引头包括:光学双(多)波段导引头、主动雷达/红外双模导引头、主/被动雷达复合导引头等。

发射方式越来越灵活。由于发射平台和目标的高速运动,空战态势瞬息万变。要想在战斗中取得先机,空空导弹必须借助灵活的发射方式。第一代空空导弹对载机的战位要求很高,实战中很难捕捉到良好的发射机会;第二代空空导弹提高了灵活性,可从目标尾后较大范围实施攻击;第三代空空导弹技术日趋成熟,具有全高度、全方位、全天候作战能力;第四代空空导弹实现了“发现即发射”,空战真正进入超视距时代。目前世界各国的空空导弹都把“全向发射”作为一项重要发展指标,即导弹可以向后发射,攻击载机后方目标,或者实现“越肩发射”。

小型、联网、多用、跨域、智能,空空导弹未来可期

小型化。为适应第四代隐形战机高密度内埋挂装要求,提高载机作战效能,小型化空空导弹需求强劲。此外,随着无人机与有人机协同作战、无人机蜂群作战模式的出现,深入敌纵深实施突击的无人机也需要携带小型空空导弹。从外军装备发展情况来看,导弹拦截技术逐步成熟后,小型化拦截器将成为下一代战斗机的重要空战武器。这种小型拦截器不占用飞机挂点,发射微型拦截弹,主要拦截来袭的空空导弹或地空导弹,预计其重量在10千克~15千克、长度在1米~1.5米范围内,可以从现有的箔条、红外诱饵弹投放器中发射。

网络化。随着网络信息体系日臻完善,现代空战也从早期的平台对抗转变为以网络为依托的体系对抗。空空导弹需要与整个作战体系深度融合,具备网络信息获取和网络制导能力,综合利用地面雷达、机载雷达、预警机甚至天基卫星获取目标信息,通过信息融合提高情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此外,空空导弹作为空中对抗的前出节点,不仅可实施硬摧毁,还可兼顾对敌侦察、干扰等多种任务,或临时充当通信节点,通过网络将信息传给作战体系。美军明确提出,新一代空空导弹要能接入下一代战术数据链,实现动态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