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的美式工兵铲也为圆头,其铲头较宽、弧度较大,铲柄末端为T字形结构,更方便抓握,但作为武器使用则不太方便。
苏俄内战和苏联卫国战争期间,MPL-50工兵铲作为一种便携式工事挖掘器材,成为工农红军和苏军士兵的最佳伙伴。
它全长50厘米,铲头长18厘米,宽15厘米,重约800克,既可防身,又可作为武器杀伤敌人。
德国人也装备过与苏军工兵铲相类似的装备,但效果一般,因为他们并不擅长在战斗中使用这种挖掘工事用的工具。
而训练有素的苏军士兵用50厘米长的工兵铲可以伏卧作业,在不暴露自己的前提下,只用10分钟即可挖好掩体。
在激烈的近战中,工兵铲由于尖端锋利,杀伤力颇大,其效果甚至不逊于苏军经常在肉搏战中使用的斧头。
在反映苏联卫国战争的影视剧中,每到弹尽粮绝或者迫不得已只能近身肉搏时,经常可以看到苏军官兵用工兵铲劈杀敌人。
1938年,苏联设计师米哈伊尔·季亚科诺夫别出心裁地依托工兵铲,以锹把为炮管,以铲头为座钣,研制出一款迫击炮并列装苏军部队。
该炮口径37毫米,可发射500克重的炮弹,射程250米,在空降兵部队中尤其受到欢迎。
不过,因为威力小、射程低,该款迫击炮最终于1942年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