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正确认识和把握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对共同富裕问题进行了全面阐释,有关内容已在《求是》杂志发表。这次会议进一步强调,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全国人民长期艰苦奋斗,这不是几年就要打赢的攻坚战。要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与高质量发展互为前提和保障。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畅通经济循环的重要途径。要通过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好“蛋糕”,通过合理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正确处理增长和分配、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第三次分配,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不能搞道德绑架式“逼捐”。要重视国际上的经验教训,推动共同富裕不能搞“福利主义”那一套,不能养懒汉,拉美一些国家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教训要引以为戒。
第二,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马列经典著作里面没有,苏联搞计划经济也没有遇到,这是我们党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资本都是要逐利的,这是资本这一范畴的根本性质,资本创造价值和野蛮生长都源于逐利性,哪一面是主流,关键在于能否正确而有效地引导资本的行为。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遏制资本无序扩张,不是不要资本,而是要资本有序发展。要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三,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初级产品,包括农产品和能源矿产等,是整个经济最为基础的部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2021年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供给紊乱和短缺的问题,再次点醒我们,这是一个事关全局的战略性问题。我国初级产品进口依存度已经很高,有的还在上升,比如,石油对外依存度77%,铁矿石81%,铜精矿78%,大豆84%,初级产品供应的重大缺口,可能演变成为“灰犀牛”事件。特别是粮食安全,更是不容有半点闪失,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做好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工作,要坚持节约优先,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在生产领域,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在消费领域,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要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油气等资源先进开采技术开发应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要坚持互利共赢,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第四,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党中央高度重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反复提醒,要求警钟长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应对风险方面有巨大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有效应对了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考验。目前风险隐患不少,但总体上是可控的。但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如履薄冰,见微知著,抓早抓小。要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抓好风险处置工作。要压实地方、金融监管、行业主管等各方责任,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按照各自职责推动风险化解。要深挖风险的根源,通过改革完善体制机制防范化解风险,既治标、又治本。
第五,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近来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一些问题,有的搞“碳冲锋”,有的搞“运动式减碳”,这些都不符合党中央要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复杂工程和长期任务,目标上要坚定不移,策略上要稳中求进。要充分考虑国内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基本国情,通盘谋划,先立后破,不能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要完善能耗“双控”制度,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还要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要防止把任务简单层层分解。要看到,碳达峰碳中和对我国经济发展既有约束的一面,又有激励的一面,这两年国内几个热点产业,如电动汽车、光伏、风电等,都与“双碳”刺激效应有关系,相关产业链的国际竞争优势也在凸显。随着时间推移,激励的一面会越来越明显,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将进一步有机融合。
以上五个方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既是当下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又具有前瞻性战略性长期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篇章,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我们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责编:杜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