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府的意图和涉及的政要来看,此次特赦与1997年12月的特赦有异曲同工之妙。
1997年12月20日,时任总统金泳三与当时刚刚确认当选新总统的金大中达成共识,宣布赦免全斗焕、卢泰愚两位前任总统。
当时的韩国深陷亚洲金融危机泥潭,急需团结民心的重大举措。
青瓦台当时也表示“克服经济危机需要国民和解作为支撑”。
时隔24年,韩国国内形势同样不容乐观。
反反复复的疫情已将个体商户逼向崩溃边缘,老龄化和低生育率也给韩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蒙上阴影。
在此背景下,韩国政府再次以“国民和解,共克时艰”为名打出了特赦牌,而赦免朴槿惠无疑是实现国民和解不可或缺的元素。
然而现在来看,韩国政府的“好意”似乎并未得到广泛认可。
赦免朴槿惠的声音早已有之,但主要集中在保守势力。
与1997年释放两位前总统相比,释放朴槿惠的民意基础远未形成。
进步阵营的市民团体将矛头直指政府,称赦免朴槿惠是对“烛光革命”的背叛。
围绕朴槿惠该不该放的争吵还在继续,韩国国民内部的矛盾并未缓和。
更大的问题可能在于宣布特赦的时机。
1997年末的特赦发生在大选尘埃落定之后,因此不会引起“干预大选”的争议。
而此次特赦发生在大选前夕,难免让人怀疑其中意图。
代表保守势力的国民力量党认为,此次特赦就是一场“政治谋略”,意在帮助执政的共同民主党候选人胜选。
同为阶下囚的前总统李明博此次并未得到特赦,更是加深了这种怀疑。
国民力量党公开指责文在寅区别对待两位前总统,称其目的是制造保守阵营内“亲朴”派和“亲李”派的内斗。
当然,政府对这种说法进行了驳斥,称两名前总统的“情况不同”,政府在决定赦免对象时,需考虑“国民情绪”。
对谁有利,尚难定论
虽然韩国政府一再否认特赦与大选的关联性,但两位主要竞争者——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和国民力量党候选人尹锡悦都在密切关注赦免朴槿惠对自己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