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好国家实验室作用,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推进科研院所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结合。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形成扎实的科研作风。
二是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畅通国内大循环,重在突破供给约束堵点,重在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
三是产业政策要努力推动产业升级发展。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数字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协同发展。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和研发投入,落实好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推动研发成果转化。
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
有效扩大国内需求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须着力扩大国内有效需求。2021年以来,我们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消费和投资稳定恢复,居民消费稳步升级。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7%,基本生活类和升级类商品消费增势良好。投资增长总体平稳,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建成全球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
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3.7%,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6.6%,社会领域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同时应当看到,制约消费和投资的因素较多,国内需求依然不足。2022年,必须充分挖掘国内需求潜力,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
一是着力扩大消费需求。要推动汽车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巩固和扩大基础性消费、升级类消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扩大信息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型消费,培育壮大智慧零售、数字文化、智慧旅游等消费新业态。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
二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要用好用足中央政府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重大工程项目,聚焦“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等重大项目和补短板领域有效投资,加快5G、千兆宽带、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等建设。积极调动社会资本活力,鼓励民间投资稳定发展。
三是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落实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加快推动东北振兴重点项目建设,增强中部地区发展动能,推动东部地区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增收,稳步推进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推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大力推进乡村建设
农业农村是发展之基。2021年我国物价总体稳定,离不开农业稳定、粮食增产。各地区各部门扛稳压实粮食安全重任,加大农业生产支持力度,促进了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夏粮、早稻、秋粮均实现增产,夏粮产量2919亿斤,比上年增产62亿斤;早稻产量560亿斤,增产14亿斤;秋粮产量10178亿斤,增产191亿斤。全年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比上年增产267亿斤,再创历史新高,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但农业仍是弱势产业,农村建设仍然落后。2022年,必须进一步抓好农业生产,稳步推进乡村发展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