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二宋彦海在少年时期显露出对武术的兴趣,十几岁进入洛阳戏曲学校练武,是四兄弟中体格最壮的一个。上世纪80年代有“霹雳手”称号的梁贵斌是意拳第三代传人,是宋彦海的师傅。河南省武警总队和警校数次邀请梁贵斌到校任教,都被梁贵斌婉拒,他的徒弟宋彦海却在后来成为洛阳警校的教师。
与宋彦海因习武而由洛阳警校踏入警界不同的是,宋彦洪先在洛阳曾经的地标性建筑旋宫大厦保卫科工作,在这期间,他结识了后来担任洛阳市政协主席的潘某,成了潘某的女婿。至于宋彦洪后来如何从旋宫大厦调入洛阳市公安局成为民警,多位原“12•10”专案组的人员,还包括《中国新闻周刊》接触到的宋彦洪的一位上级领导都说不清楚。
在宋家老二和老四进入公安系统前后,宋家老大和老三则踏入了盗墓行业。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横亘于洛阳城之北的邙山自古被认为是风水宝地,是古代帝王理想的死后安息之所,因此邙山地区成为中国最大的古墓葬集中地。洛阳的盗墓之风亦自古盛行,明代万历年间《广志绎记》曾记载,“洛阳水土深厚,葬者四五丈而不及泉……然葬虽如许,盗者尚能以铁锥而嗅之,有金银铜铁之气则发。”洛阳铲就由洛阳盗墓者发明,这种半圆筒形的铲子可打入地下十几米,提起后带出一筒土壤,由此可判断土质以及地下有无古墓。
一位原“12·10”专案组成员回忆,1980年代末,在自己一个月的工资刚过40元时,一件从古墓盗掘出的文物就可以卖出一两千元。一句顺口溜在民间流传,“要想富,挖古墓,一夜成为万元户”。
1990年代,宋彦彬和宋彦庆在洛阳盗墓圈形成了统治性地位,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不吝于使用暴力手段。“12·10”专案组曾查实,1997年,宋彦庆为抢夺一块北魏时期的石棺板,曾携手下何建康等十余人持猎枪闯入盗墓者家中,强迫另一文物贩子让出石棺,并让对方垫付了24万元。2000年,宋彦庆的一名手下花1万元买了一对梅瓶和一个瓷碗,后发现是假文物,便带着打手打断了卖家的一条腿,逼其退钱。
宋彦彬和宋彦庆逐渐建立起一个分工明确的犯罪集团。“12·10”专案组的调查材料显示,依托宋氏兄弟建立的盗墓体系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是直接盗掘古墓葬的人,以洛阳郊区、孟津、偃师农民为主;第二层是“支锅”,即倒卖文物的惯犯,负责组织盗墓或收购文物,一些成员会充当打手;第三层是宋彦彬和宋彦庆,也是盗墓体系的核心,他们为第二层人员提供活动经费,疏通文物通道,建立固定的倒卖文物网络;第四层是主要位于广东的文物贩子,他们能够连通海外买家,致使大量文物流失海外。
保护伞
接近宋氏兄弟的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在宋氏兄弟犯罪团伙最为活跃的时候,“盗墓贼搬着文物在街上走都没有人管”。
回忆起那段日子,一位原“12·10”专案组成员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盗墓贼难查的原因很多。首先是警力不足;其次,盗墓案件很难抓现行,很多文物倒卖被查到时已经时过境迁,没有现场,文物已经经手多人,具体从何处盗掘而来都不清楚,“证据不足,很难判,所以当时很多盗墓案就是交罚款了事”。
更为关键的原因,是盗墓贼与警察勾结。
在宋彦海担任公安局局长的孟津县,盗墓现象颇为猖獗。一名知情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宋彦庆曾经与洛阳公交集团的某领导合作,开着该集团的客车去孟津县盗墓,一趟大约能拉100个懂得盗墓的农民。而在客车发车前,宋彦海已经将孟津县的警力抽调到其他地方,没有警察会处理盗墓的事情。钟民说,盗墓贼过去在孟津都是偷偷干,而在宋彦海当公安局长期间,都是“晚上开着灯,明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