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频频秀出“核肌肉”,于11月2日至10日举行年度核战略演习“全球雷霆22”,又多次派出轰炸机赴俄周边地区战略巡航,仅11月份就进行30次,达到去年同期的2.5倍。
同时,“全球雷霆22”演习期间,美还出动10架战略轰炸机从西部和东部方向对俄进行模拟发射核武器演练,与俄边境最小距离仅为20千米。
美国称此次“全球雷霆22”演习为年度例行动作,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核战备和战略威慑能力,验证“三位一体”核力量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然而,在俄罗斯看来,这些咄咄逼人的动作威慑意味“尽在不言中”。
近年来,美俄围绕核领域的动作频频,在演习演练、战备行动、武器研发、军控谈判等多个维度展开竞逐。
不同于冷战时期美苏以核报复能力为依托,借助核武器数量、当量比拼实现“相互确保摧毁”式战略稳定,当前的美俄核博弈更为复杂,给国际战略稳定带来了严重的冲击。
竞争思维回潮,威慑行动升级
冷战时期,美苏之间远超正常需要的核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的资源,给两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冷战结束后,美俄国际安全环境与地区安全格局发生变化,在核战略制定时弱化了“攻”强化了“守”,更多地将关注重点放在核裁军、核军控、防核扩散等方面。
但近年来,随着美国方面所谓“大国竞争”思维回潮,美俄或主动、或被动调整思路,加大了对实战威慑能力的倚重。
美国《核态势评估报告》提出要保持核弹头数量并提高质量,对现有核武库进行升级延寿,同时研发新型核弹头和运载工具,进一步增强核力量的威慑与实战能力。
其不仅大力研发低当量核武器,还在试验推广F-35战斗机与B61-12核弹头的组合搭配,以期对俄形成新的前沿机动威慑,并为欧洲盟友提供延伸“核保护伞”。
美国还通过核演习、战略巡航、导弹试射等日常战备演训活动高调展示核实力,传达清晰威慑信号,“全球雷霆22”演习便是明证。
针对美国的动作,俄在新版《联邦军事学说》中进一步拓宽威慑概念,意在通过向对方传递“核武器可以用”的信号,以“降低核门槛”方式慑止对方进攻意图。
此外,俄还强调增多遏制选项,将威慑手段进一步拓展至非核战略武器及核常两用武器。
其近年来研发部署的“匕首”高超声速导弹、“伊斯坎德尔”陆基巡航导弹等,均可搭载战术核弹头,令美国有所顾忌。
近年来,美俄双方战略威慑行动常常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相互交织、螺旋升级。
这很容易使双方产生严重的战略误判,为管控危机增加了难度,也增加了国际社会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