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今年8月22日,中国科学院首次公开披露了JF-22型高超速激波风洞的建设情况,以及预计2022年建成的喜讯。
那么,何为风洞?尖端飞行器的研发与风洞有何关系?风洞对一个国家的航空航天事业会带来怎样的影响?请看解读。
融汇高端技术
如果认为风洞就是个洞,那就错了。风洞通常是长条形盘绕的粗大管道。中国科学院公开披露的资料显示,JF-22型高超速激波风洞的上一代——JF-12激波风洞,主体是一根架离地面的金属长管子,265米的身长居世界激波风洞长度之首。在管道内,以人工控制的方式产生不同流速、不同密度,甚至不同温度的气流,也就是风。
无论是飞翔的鸟还是呼啸的列车,通常情况下,都是物体在运动,我们去观察它与空气之间的作用。风洞反其道而行之,让物体固定,对它吹风来模拟自然环境中的气流运动状况。这样,能在地面之上形成一个特有空间,物体不动照样呈现运动效果。
风洞现已成为空气动力学研究和试验最广泛使用的工具。科研人员将模型或实物在风洞中反复吹风,观察、测量不同气流对其产生作用,从而为其结构设计、性能改进等提供方案依据。
风洞的原理听上去简单,可要建成风洞并不容易,它涉及气动力学、材料学、机电、声学等20余个专业领域。
比如速度问题,根据气流速度大小的不同,风洞有低速风洞、高速风洞和高超音速风洞之分。低速风洞很多国家都有,但要达到超音速甚至高超音速异常艰难。
再如仿真性问题,风来无影去无踪,可是在风洞中,自由的风如何被精准控制成规规矩矩、各种“形状”的气流?如何在有界的风洞中模拟无界的自然?如何减小诸如支架等附加实验设备的影响?这需要综合动力、电力、机电、控制、测量、模型制作等技术。
“吹”出尖端武器
现实生活中,风洞在许多方面发挥着作用。
大型风能发电用扇叶、高速列车、高达几百米的电视塔、数十公里的跨海大桥等,建造之前它们的模型必须在风洞中“吹一吹”。今年东京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在游泳、赛艇等项目上夺取金牌的背后,也有低速风洞实验室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