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意味着“认知战”正成为美军当前作战概念设计的主流思维。
以打击、削弱和瓦解敌国个体或群体战争意志为目标
对战争形态特别是“重心”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是战法设计的逻辑起点。“重心”是敌对双方的力量源泉,如何集中力量攻击对手“重心”(向心攻击),同时有效减少、隐藏和防护自身“重心”(离心防御),则是战法设计的关键。
不同的作战对手、作战环境和作战条件有不同的“重心”,针对不同情况要形成不同的战法指导,这也是认识战争制胜机理的逻辑前提。
按照克劳塞维茨的定义,战争性质由三大要素构成:战争由人来打(战争主体),受政治利益驱动(战争动因),是敌对双方意志的较量(战争结局)。
由此,可以推断出三类冲突的“重心”:“消耗战”的“重心”,是战场上的敌军部队,战争胜负的关键是如何依靠压倒性的数量优势,有效歼灭敌军主力,实现“大战而胜”;“机动战”的“重心”,是敌方战争体系或作战体系的关键薄弱环节,如指挥中枢、信息系统、后勤节点等,战局走向的关键是如何依托决定性的质量优势和战场制权优势,通过精打要害的方式,使对手整个体系陷入瘫痪,实现“小战而胜”;“认知战”的“重心”,是以人脑为主要作战空间,以打击、削弱和瓦解敌国个体或群体的战争意志为目标,以焦虑、猜疑、恐惧等心理弱点为突破口,重点依托情报战、心理战、舆论战、网络战等软杀伤手段,在敌内部制造不安全、不确定、不信任的政治氛围,加大其内斗内耗和决策疑虑,最终导致战争体系自行瓦解,实现“不战而胜”。从作战对象和实施手法上看,“认知战”大体可分为三种样式。
“战略诱导”。以敌国政治决策层为核心目标,以情报战为主要手段,重点利用对手盲目跟风的心理,以美军理论创新和概念开发的话语权优势为依托,通过高调兜售某些华而不实或不切实际的作战构想,对敌实施虚实结合的诱导和欺骗,诱使对手与美进行对等性、对称性军备竞赛或简单模仿、照搬照抄美式军事体制,从而制造、利用和放大其战争体系与作战体系的脆弱点,扰乱其军力发展目标、方向和节奏,造成其军事-经济结构畸形发展,最终拖垮其经济,为后续“颜色革命”等政治颠覆策略实施提供支持。冷战时期,美对苏推行的“星球大战”计划就是典型案例。
“政治颠覆”。以敌国民众为实施对象,以网络社交媒体为平台,以杜勒斯“和平演变”的“十条诫令”为指导,以舆论战、心理战、网络战等软杀伤手段为依托,重点利用敌国军、政、民关系的心理缝隙,通过散布虚假信息、灌输西方价值观、毒化青少年思想、培植“第五纵队”等方式,虚化敌国民族意识和历史认同,破坏其教育体系和生活方式,动摇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基础,激化其民族宗教矛盾和内部政治问题,持续离间其军、政、民关系,不断制造消耗其资源能力的“战略溃疡”,割裂维系其社会稳定、政治信仰与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从而诱发政治动乱,使其不战而亡。美策动的多起“颜色革命”就是主要例证。
“劝阻拒止”。以敌国军队为主要焦点,重点是以人工智能、5G技术和无人作战系统等高新技术群为依托,最大限度寻找、制造和利用敌战争体系或作战体系弱点,形成先知、先占、先发制人的认知-行动优势,并通过高调展示某些颠覆传统战争规则的新技术新装备新战法,将不成比例的战争成本或作战风险强加于敌,以有效破坏对手作战企图,“劝阻”其放弃战略竞争主导权,同时依托网空、太空和特种作战等不受时空因素限制、可在全球灵活切换的精锐兵力,对敌某域作战力量实施出其不意的跨域破击,以增加其防范难度,加大其恐惧心理,削弱其作战决心,“拒止”其实现目标,使其陷入动必受制、战必持久、打必生乱的不利境地。美军“多域作战”概念就是主要代表。
未来“看”“藏”两种能力的博弈将贯穿“认知战”始终
“认知战”的底层逻辑在于信息的获取、处理、分析、传递和利用能力,在体系建设和战略竞争方面,重点内化在“看”与“藏”两种核心能力的综合集成和对抗博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