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小行星探测任务已经公布,计划利用10年左右时间开展近地小行星2016 HO3伴飞探测和采样返回,并对主带彗星133P进行绕飞探测。这个探测计划将加深我国对小行星的认识,相关技术和信息也可以服务于小行星防御。
今年5月,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发布消息,该中心科学家团队提出了 “以石击石”加强型动能撞击行星防御任务概念。通过发射无人飞行器捕获小尺寸小行星或者在碎石堆小行星上采集超过100吨的岩石,与飞行器构成组合撞击体,操控组合体撞击对地球有潜在威胁的小行星,将潜在威胁小行星偏转出撞击地球的轨道。相比经典动能撞击方法,对小行星的轨道偏转效果可提升1个数量级,为防御大尺寸潜在威胁小行星提供了核爆之外的一种新选项。
据介绍,以直径约350米、重量约为6100万吨的阿波菲斯小行星为例,其在2029年与地球的最近距离将约为3.8万公里。仿真显示,利用经典动能撞击方法,可以让阿波菲斯小行星偏转距离约176公里,而“以石击石”方案对阿波菲斯小行星的偏转距离可以达到1866公里,相比经典动能撞击方法提升了一个数量级,让小行星更加“远离”地球。“以石击石”加强型动能撞击行星防御任务概念突破了地面发射人造撞击体的运载能力和包络限制,通过在太空中捕获百吨级质量的岩石,从而显著提升撞击体质量,最终实现小行星防御效果的数量级提升。
随着中国宇宙探测水平和航天技术的发展,相信未来在小行星防御方面会有更多来自中国的贡献。
6500万年前,地球还处于白垩纪时期,一颗直径约10千米的小行星撞击墨西哥尤卡坦半岛海岸,包括恐龙在内地球75%的生物灭绝。小行星撞地球导致恐龙灭绝,这是目前恐龙灭绝原因中认可度最高的原因。人类若不想重蹈覆辙,还是应携手合作应对小行星带来的威胁,毕竟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真的是沧海一粟。
(责编:杜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