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的话语体系中,有关中国的叙事,一种是认为“中国”是“诡计多端、高度老练的敌对外国实体,旨在占据全球主导地位”。该话语适用于中国经济,也适用于中国日益强大的军事力量。在很多方面和冷战论调是呼应的。特别在美国,“共产主义威胁”充斥于字里行间。
中国经济崛起被视为破坏了对抗全球变暖的斗争。西方常常把焦点放在中国是全球最大排放国,鲜少提及中国人均排放量实际比美国小得多,也没提到中国制定了有效政策来控制人口增长。
另一个“威胁”是担忧中国经济崩溃将拖累全球金融体系。讽刺的是,这个话语中,我们发现了西方对中国失败的恐惧,这凸显了中国对全球体系的重要性。
显然这存在着矛盾:一方面,中国被视为一个高度复杂的、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性而具有潜在危险的超级大国;另一方面,中国被视为危险的,因为它的崛起缺乏成熟度和计划,这可能导致各种全球性问题。
这些叙述根本不能被称为“理论”,“理论”意味着科学评价,但在这两种论调中都没找到科学评价。
中新社记者:近年来,美国和西方对华舆论攻击的对象和用词不断变化。您如何看待这一趋势的演变?“中国威胁论”的实质究竟是什么?
易阳:“中国威胁论”更多是一种论调,而非一个实际的理论。每当中国被当作“他者”来反对美国时,这种论调就会发生。与“他者”相比,美国将自己定义为“好的”和“正确的”。因此,对于“他者”实际上包含的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语义分配,其中许多来自旧的冷战修辞或东方主义的惯用语句,而不是来自中国的实际情况。
随着中国日益被视为世界上第二大主导力量,美国不得不与之抗衡,中国崛起正导致“他者”机制的强化。将“自由世界”与其他所谓的“他者”对立起来的二分法,还是来自于冷战。
词汇的强化大多与“他者”机制有关。在某种程度上,这是由中国日益增长的重要性以及美国意识到中国将保持增长所驱动的。中国越来越被视为真正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