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威胁论”成为部分西方政客和媒体热衷炒作的论调。
德国学者、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博士后易阳(Jan-Boje Frauen)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深入分析“中国威胁论”的实质。
中新社记者:西方的“中国威胁论”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路径?
易阳:并不存在真正的“中国威胁”理论,可将其视为许多不同观点的总括术语,我称之为对感知到的“威胁”的不同叙述。他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其中一些本质上是矛盾的。我更愿意称它们为“叙述”而非“理论”,因为这些观点背后几乎没有科学研究。
美国对中国知之甚少。因此,“中国”叙述成为一个投影空间,至少部分脱离了真实的中国。
“中国威胁”的叙述有不同的来源。
“黄祸”说法至少可追溯至鸦片战争,甚至更早,认为东亚人是“他者”、“东方人”、侵入性的,东方体制是低等的。有个逻辑是中国最终会变得像西方一样,他们坚信,凡经济成功和进步之地,西式自由民主必随之而来。“荒野”会被西方人耕种,或受西方影响。这种将中国视为匮乏的东方帝国、需要“西化”的叙事,完全忽视了中国在20世纪尤其是近40年发生的剧烈变革和现代化。
另一方面,今天对中国的表述越来越多与“红色恐怖”“共产主义威胁”混在一起,强调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类似在苏联失败的共产主义,认为中国将与西方世界隔绝,试图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以制衡西方的统治。这种叙述忽略了今天的中国体制与苏联几乎没有相似之处。
根据上面两种叙述,中国应在过去20年要么拉起“铁幕”并崩溃,要么成为西式民主国家。当然中国没有这样做。
中国制度正在发挥作用,尽管它不是“西方”的,而且也没有迹象表明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西方”。因此,我们最近看到了更多“系统冲突叙述”。然而这个叙述无法理解真实的中国。
中新社记者:您今年8月发表了论文《“中国威胁”的叙述:21世纪初至特朗普上任期间美国对中国认知的话语根源分析》。您撰写此文的初衷是什么?
易阳:多年前,我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博士论文中开始了这个项目,旨在研究“中国挑战”在美国流行的商业和经济书籍中是如何体现的。
我对这些书籍中赤裸裸的种族主义感到震惊。因此我开始阅读美国反华和反亚洲种族主义的著作,这让我感到诧异。美国顶尖大学似乎有意识地限制亚洲学生的录取。有一种“糟糕的种族主义”,美国已与之斗争了几十年。同时还有一种针对东亚人的“可接受的种族主义”。如,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称“中国病毒”,此后针对东亚人的仇恨犯罪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