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访问

下载APP

关闭

专家解读:舰载直升机的制造,到底有多难?

作者:
2021-11-17 13:30:02

“鱼叉”是舰载直升机的辅助降落装置之一。在触舰时,“鱼叉”会牢牢叉在甲板格栅上,实现直升机和目标舰之间的刚性连接。整个系统操作简单,配合绞车仅需5至7分钟即可完成直升机的着舰和收纳作业,得到世界各国海军广泛应用。

但遇到体型庞大的大家伙,“鱼叉”会显得力不从心。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英德尔技术公司研制出“熊阱”系统。这套系统可依靠舰上人员的辅助操作,将大中型直升机“捕捉”到固定的“陷阱”中,实现精准降落。

搭载“熊阱”系统的舰艇,更适合使用固定和牵引装置来移动直升机。这套系统工作效率远高于“鱼叉”,因此被应用于随航母编队出征的驱逐舰上。

得益于卡式直升机同轴反转旋翼的抗侧风性能,在直升机着舰前,只需在飞行甲板上铺设一张长和宽各5米,由棕榈绳编织而成的防滑网,让直升机机轮陷入防滑网中不易摆脱,就能有效规避侧滑问题。

降得稳更要站得住。完成着舰后,舰载直升机一般需要在机身前后左右4个位置,选择承受力较大的结构件作为系留点,用系留索进行固定。

浩瀚大洋,风高浪急。遇到恶劣天气,辅助降落系统和系留系统也存在“脱手”的风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研人员专门设计了保险装置。“海鹰”舰载直升机除了安装助降系统,还配有一套特殊的浮水结构,紧急情况下可以降落在水面上,被飞行员形象地称为“直升机的救生圈”。

(责编:杜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