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访问

下载APP

关闭

关键时刻,中印站在了一起?西方果然恼羞成怒

作者:
2021-11-16 10:09:00

比方说,美国气候特使克里就表示,各国政府别无选择,只能接受。“如果不这么做,就没有协议”。

更有甚者,我们熟知的BBC等媒体直接诋毁中印“恃强凌弱”,声称这是两国“地缘政治实力的无耻展示”,让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岛国别无选择,只能随波逐流。

报道认为,在这种情况下,经过长期谈判达成的协议看起来就像是“为威胁这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深深伤口贴上了软软的膏药。”

可抱怨归抱怨,辱骂归辱骂,在大多数人看来,《格拉斯哥气候公约》的达成仍具重要意义。

它仍是历史上第一份提及化石燃料的联合国气候协议,即便谈判艰难、不如预期,也“总比没有进展好”。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说,这是重要的一步,但仍需继续努力。

而且,中印在煤炭等方面的共识在此次会议上多次显现。

早在会议开幕时,《华尔街日报》就引述知情人士的话称,中印等国拒绝为弃用燃煤定下期限。

11月4日,会议公布公约草案,当时有40多个国家承诺逐步“淘汰煤炭”,其中也不包括中印。用《印度快报》的话说,这是对“碳殖民主义”(Carbon colonialism)说不。

而当天,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支持一个倡议,即自2030年起,富裕国家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最少1.3万亿美元气候融资。

02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赵干城告诉补壹刀,到关键时候,中国和印度在一些比较重大的问题上趋于一致,在哥本哈根大会上已经体现出这一点了。

当时,西方媒体对于中印的诋毁并不亚于今日。

《印度时报》曾在一篇文章中忧心忡忡地提醒,如果发达国家不提供更多的东西,导致会议破裂,他们将很可能再次将中印等发展中国家定为“替罪羊”。

然而,在2009年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基础四国”成为了国际气候磋商中代表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力量。

会后,中印两国还就气候变化问题提出了积极方案,并努力付诸实施。

2009年,中印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印度共和国政府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协定》,标志着中印双方在这方面的合作迈开新的一步。

2010年,两国又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印度共和国政府关于绿色技术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进一步加强了双边气候变化伙伴关系,并提升该伙伴关系在双方整体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的地位;

2015年,在《巴黎协定》通过之前,两国政府在北京发布了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促进气候合作。

此后,作为《巴黎协定》的缔约方,中印两国均在应对气候变化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取得了瞩目成就。

中国节能减排力度有目共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