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是第15个联合国糖尿病日。
国际糖尿病联盟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超过1.1亿,成为全球第一糖尿病大国。
谈糖尿病,就不得不说胰岛素。
中国胰岛素75%被外国药企垄断。
打破外国药企胰岛素垄断,中国能成功吗?
“世界糖尿病日”之所以定在每年11月14日,是为了纪念胰岛素的发现者弗雷德里克·班廷(Frederick Banting)的诞辰。
相比其他获奖者的课题研究周期,班廷从开展实验到获奖仅用了两年,就于1923年因发现胰岛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堪称诺奖史上最快的获奖者之一。
班廷的医学专业并不涉及糖尿病,让班廷对胰岛素产生兴趣的,是他在大学做兼职助教时看到的一篇关于糖尿病的论文,其中的病例让班廷意识到,有可能是胰腺中的胰岛产生了什么物质,防止了糖尿病的发生。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1921年4月,班廷和助手贝斯特用实验犬做了有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珍贵的动物实验。
他们借此证明胰岛分泌物质在糖代谢中的决定性作用。
而在实验中获得提取液里的有效成分,便是日后被人们熟知的胰岛素。
次年,这种疗法在第一批患者身上实验后,效果惊人,几乎所有糖尿病人都从病态的消瘦恢复了健康。
从此,数亿糖尿病患者得到救治,困扰人类几千年的糖尿病,再也不是死神手中的镰刀了。
作为抗击“糖尿病”的神药,尽管最初制售的胰岛素成品药物,仅有10%左右的纯度,但已足够挽救患者的生命了。
可那时的胰岛素药品,产量既不稳定,价格也不亲民。
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包括班廷,竟无一人能搞清楚胰岛素的结构,故而无法进行人工合成。
这导致胰岛素只能从屠宰场中猪、牛等动物的胰脏中提取,经过复杂精制和提纯,注射进患者体内。
也因为这样的制造过程,此时的胰岛素药品被称为动物性胰岛素或一代胰岛素。
虽然效果是前所未有的,但弊端也同样明显。
除了容易触发人体免疫排异并产生抗体,使得疗效大打折扣外,由于工艺的不稳定,还会造成患者出现低血糖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