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显示,印度1%最富人口拥有印度全国财富的一半以上。而全国一半以上的穷人,仅拥有全国财富约4%。印度赤贫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总数20%以上。这个巨大人群难以维持温饱,而且生活在缺乏卫生设施的环境之中。
表现在医疗体系上,就是严重两极分化:一边是印度某些方面的医疗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名列前茅,但另一边却是医院人力、设备和药物严重不足,农村人口根本看不起病。
贫富分化这个顽疾,还体现在印度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多方面。
总体而言,印度社会发展就是经济学家口中最典型的“K型增长”,富的更富,穷的更穷。有统计说,疫情期间,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身家骤增200亿美元,但另一头呢,不要说贫困群体连吃饭都困难,大量中小企业主也都在复苏线上苦苦挣扎。
安巴尼在孟买的豪宅与当地的大型平民窟,被印媒自己说成是印度贫富分化的“生动写照”。
治理失灵
在宗教迫害、种族歧视、人权打压以及贫富分化等种种现实问题下,印度政府“治理失灵”问题已经显而易见。
一位印度问题学者说,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现在在印度政坛拥有“绝对统治地位”,不仅30多年来首次长期保持一个党在议会中的过半席位,而且还掌控不少地方执政权力。
如此一来,印度长期存在的央地矛盾有了不少改善,至少相对联邦政府相对弱势时期,治理能力提升很多。
但印度政治社会治理需要补的课太多,这点改善无法形成外部对它印象的改观。
国际媒体上的涉印新闻中,类似黑公交轮奸案的事件频发出现。这构成对印度社会治安的印象。而这事实上也反应了现状,并饱受印度社会民众尤其反对党诟病,被归因于政府治理无能。
作为治理失灵的另一表征,印度贪腐问题极为严重。但跟中国近年来厉行反腐不同,印度一些腐败分子即便被绳之以法,也因司法程序漫长并且牵涉政党政治等多种复杂因素,很少受到严厉惩处。
一系列传统治理顽疾难有缓解,抗疫失败以及“莫迪经济学”效果不彰等新问题又来,都在加深民众对印度政府的失望。
以至于印度知名作家阿兰达蒂·罗伊今年在网上致信莫迪,公开喊出了:“我们需要一个政府”。
(责编:杜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