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启动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到该计划完成时,日本已相继超越法德等欧洲国家,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该计划不是没有副作用,但是它的确改善了日本的经济结构,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最重要的是打造了一个强大的中产阶层,有利于日本社会长期平稳。
同时,“软基建”的另一重意义是激励创新。
中国经济在发展,但创新不够。中国的创新主要在管理、运用等商业模式上,技术上的原创还远远不够。没有原创,就只能进行依附型增长。
华为是中国领先的IT企业,但美国一断供,还是面临这么大的困境。因此,中国要从应用大国更快成为原创大国。
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创新也离不开庞大的中产阶层。日本成为科技强国和创新大国的过程,几乎同步伴随着中产阶层的崛起。地狭人多的新加坡能实现经济和科技起飞,与合理解决住房问题也不无关系。
创新需要冒险,也需要制度性保障。对于缺少冒险文化的国家来说,更需要社会有一套比较完善的福利保障体系,让人们为生计耗费的心力投入到创新创业中。
然而,公共福利不是资本发展本身的逻辑,而是社会改革的产物。要强调的是,经济转型中尤其要注意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中国经济腾飞至今,农民贡献巨大。在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要通过“软基建”更好地回馈农民,让他们也能更多地进入中产阶层。
不管是对外单边开放还是对内扩大内需,在当下动荡的时局中,需要中国做的事情确实很多很多,但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一个字越是要好好强调——稳。
世界越乱,中国越要稳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为人类创造了巨量财富,作为全球化引领者和技术创新中心的西方经历了普遍繁荣。
但随之而来的,是西方社会出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
全球化和技术进步所创造的财富落入了极少数人的口袋,收入差异越来越大,社会分化越来越明显,失去了一个健康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公平,这样一系列的内部问题导致了民粹主义的崛起。当政治任务决意把内部危机外部化时,内部强硬派纷纷抬头,国家间的冲突不再局限在单纯的贸易领域,而向其他领域扩展。
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继续崛起,成为世界局势的稳定力量。
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有一个词语一直被提起——“金德尔伯格陷阱”。
这个理论最初由美国著名世界经济史学家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提出,指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灾难,起源于美国尽管取代英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但却未能接替英国扮演的角色,没有像英国一样承担起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责任,结果导致了全球经济体系陷入衰退、种族灭绝和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