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国家把担子卸下来,大力培养一批更加灵活、更能适应创新需求的商业企业,用市场的办法来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
美国有SpaceX,我们有这么强大的航天基础,为什么不能走出来另一家华为?
反之,国际航天市场的蛋糕那么大,如果我们有一群“专精特新”的“狼”,那么中美航天竞争又会是个什么格局?
无往不利的SpaceX、Kuiper们还能在国际市场上占尽好处吗?
要知道,航天领域可是抢占新一轮国防安全、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必争之地,仅原材料、零部件就涉及金属材料、结构功能材料、复合材料、半导体、传感器等多个方面,哪一项单拎出来都有无可估量的市场潜力。
能吃下多少,国家只能引导,最终还得看企业的本事。
表面上看,商业航天是把重心从国家层面转向企业层面,但这背后拼的是政策,是企业素质,是市场广度和活力,本质上,是在这场游戏中,谁更能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
我国的商业航天起步于2014年,到2019年,相关企业已经接近200家,基本上全产业链都有民营企业进驻。
背靠我国巨大的市场需求、全球首屈一指的航天系统全产业链、活跃的市场资本以及国家的政策引导,我国商业航天已经进入到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期,结合中国航天“大、专、快、廉”的优势,发展势头是不弱于美国的。
未来我们可以看到更多可以发射火箭、定制卫星的中国企业,也可以看到更多的先进技术从实验室、从发射台走向千家万户,会有更多人抬头仰望星空,把科幻变成现实。
现在我们缺的,只是时间。
文章最后,戎评有话说
美国的太空战略,有点像当年的西方殖民。
比如月球开发,美国的思路是“谁开发谁收益”,主张引入产权机制、市场机制,上去了就有某种主权。
美国的登月计划为什么命名为“阿尔忒弥斯”?在希腊神话里,这个阿尔忒弥斯既是“月亮女神”“狩猎女神”,又被称为“荒野领主”,美国重返月球的野心,昭然若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