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访问

下载APP

关闭

天道有轮回!老美三次登门送钱,全被中国拒绝

作者:
2021-10-27 09:46:19

钱学森说: “国家有难,我们科技人员寝食难安,我们会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去干,甚至为此损害健康、牺牲生命也在所不辞。”

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当时还是一个刚进五院的小年轻,作为经历过抗日战争的东北人,他说:“我当了八年亡国奴,当时国家羸弱,老百姓受人欺负,所以对于我来说,爱国是不需要教育的。”

正是在这口“气”的支撑下,中国航天微弱的“火种”,在最短的时间内,以相比西方国家少得可怜的资金投入,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了一系列尖端技术重大突破——

1964年6月29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枚弹道式导弹,具备了导弹自行设计制造的能力;

1966年10月27日,我国成功进行导弹、核弹“两弹”结合试验,奠定了国家战略安全的基石,也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成功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开创了我国空间探索的新纪元。

这期间,我们见证了1961年苏联航天员加加林遨游太空、1969年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月球“迈出一小步”的美苏争霸,也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聂帅让部队打黄羊、省黄豆为技术人员支援口粮的困难,但是追赶一直没有停。

“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后,本来按照钱学森等人的建议,是应该顺势发展载人航天的,可惜的是,上世纪70年代,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航天发展的步子不得不慢了下来,已经立项的项目也被迫下马。

眼看着美国“星球大战”计划、欧洲“皮里尤”计划、日本“科学振兴政策”进行得如火如荼,眼看着美苏“自由号”“和平号”国际空间站的成形,围绕“制天权”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中国航天却只能原地踏步。

直到1992年,经过“863计划”论证后的载人航天项目正式立项,几乎陷入停滞的中国航天才被彻底激活。

2003年10月16日,当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走出舱门时,成功着陆的“神舟五号”实现了中国拥有载人飞船的夙愿,而这一刻,距离钱学森提出发展载人航天,已经过去了30年。

重重封锁下的“反杀”

神舟五号归来后,中国也成为了美、俄之外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导弹、火箭、卫星、载人航天等短板被一一补齐,中国航天成功站上了世界第一队列。

而此时的太空竞争形势又有了新的变化。

就在杨利伟出征太空两年前,建于前苏联时期、重达137吨的和平号空间站化作1500块碎片,陨落太平洋,宣告了美俄(苏)的太空竞赛时代,终于以俄罗斯的无力支撑而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