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是,这次会谈期间,中方还发布了多张疑似去年加勒万河谷事件中被俘印军的照片,照片中的印度士兵灰头土脸,垂头丧气,与印度在边境刻意营造的“强国”形象相去甚远。
中方的意思很明显了:上一次可以揍你,这一次也可以揍你,不管是热战还是肉搏,双方实力摆在那儿,挑衅的结果都不会有变化。
只是,印度会在意中国的警告吗?
印度的小心思
印度对中国的挑衅,其实背后有很多动机。
莫迪上台后,开启一系列雄心勃勃的改革,一开始民众也很买账,但是印度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要军事占领比哪国都容易,要推行改革又比哪国都难。
从厕所到税制、能源、基建,再到农业、制造业、金融体系,莫迪每画个饼,印度社会就是一阵沸腾,然后往往就不了了之。
所以印度国内的情况就很魔幻,一边是互联网上,“天不生莫迪,万古如长夜”,每一年都有印度超越中国的时间表,而且期限还都不超过十年;另一边莫迪大大小小的改革一再受挫,印度经济乱成一团,实际表现远不如上一届辛格政府。
具体来说,今年二季度印度经济同比增幅达20.1%,很优秀吧,但是考虑下去年负增长的基期,真实的增长其实是-8%,而且今年以来印度CPI持续走高,煤炭燃油短缺,目前还面临着五年来最严重的电力危机。
在宏观层面,印度是所有新兴市场中债务率最高的国家,印度卢比2018-2020年连续三年在亚洲货币中表现垫底,不久前,穆迪还将印度评级的风险进一步调到了最低级,经济学人杂志也警告称,现在的印度经济处在25年以来最紧迫的境地。
疫情持续蔓延,老百姓没了工作,日子越来越难过了,莫迪面临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
危急关头,莫迪将目光看向了中国。
莫迪是操纵民粹的行家,最擅长的就是通过树立一个共同的敌人来凝聚人心,然后裹挟强大的民意来提升政府威信。
比如2019年的《公民身份法修正案》,光明正大地将穆斯林和国家对立起来,引发了国内的持续骚乱,甚至联合国都出面干预了。
而对莫迪来说,冲突就对了,他的“强人领导”人设立住了,他获得了印度教徒的支持,他的执政根基稳了,接下来的选举他也赢了,至于穆斯林死人,那就活该了。
宗教、外敌,这是莫迪屡试不爽的两张天牌,每当遇到困难了,就祭出这个绝招,穆斯林可以是敌人,中国也可以是敌人,只要能勾出印度民众心里的那团火,进而团结他需要团结的大多数,矛盾和冲突就是合理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也就是在莫迪上台的2014年之后,中印边界冲突的频率更高了,对峙的时间更长了,军事对峙的规模也更大了,印度国内对莫迪的“强势领导”也就更有需求了。
这次中印冲突,就是印度民众对疫情、经济、民生各个方面不满的背景下,莫迪打开的一个宣泄口。
让印度老百姓骂中国,总好过盯着持续的疫情和涨价的洋葱然后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