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访问

下载APP

关闭

中美开始谈,谁不高兴?连续三刀砍向中国要害

作者:
2021-10-21 10:20:41

刚刚过去的一周,几乎每天都有国际时政热点。

因为这些国际大事之间,彼此存在关联,今天用一篇文章梳理背后的逻辑链条和大国博弈。

壹、中美开启对话,比预想“有诚意”!

从过去几个月,美国高官不断释放的“沟通”,“访华”信号,我们都预判过中美很快会开启对话。

可是10月6日的中美“瑞士苏黎世”会谈,开始得还是有些突然。

10月4日,美国贸易代表戴琦上任九个月,才公布第一份“对华贸易政策”。

她在演讲中宣布会和我国高层探讨“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执行情况。

当所有人都预判中美会从“经贸与关税”领域先开启对话的时候,10月6日,两国同时宣布高层将在瑞士苏黎世会谈。

我方代表是杨洁篪主任,美国代表是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因此中美开启对话,还是先谈“外交与安全”领域,然后才是“经贸与关税”。

这次会谈中美两国公布消息“将要会谈”时,代表团已经“飞在空中”了。

中美开始谈,谁不高兴?连续三刀砍向中国要害

在全世界的专家开始“预判解读”的时候,中美两国代表已经到达“瑞士苏黎世”。

这次会谈选择瑞士,一方面是这里距离中美都是8000公里,距离对等,时差也对等。

同时,瑞士是老牌“永久中立国”,和平氛围较浓。

这次会谈的另一个特点是“事前保密性好”,“速度快”。

当天公布消息,当天到达瑞士,第二天就开始谈判了。

这种“消息公布方式”,会让人马上联想到上个月“孟晚舟无罪回国”。

在孟晚舟回国信息爆出之前,所有的媒体报道都是回国几率小于1%,然后凌晨有消息要释放,早晨就已经上了飞机,晚上飞机就降落在深圳机场。

对比过去“咋咋呼呼”,谈判达成又“极限施压”的特朗普政府,拜登政府在外交上,“更有执行力”。

我们判断美国这次“会谈”的诚意,既要看它说了什么。更要看它没说什么。

“孟晚舟无罪回国”事件,就是观察“美国政府对华缓和”的风向标。

不仅观察美国放不放人,还要看放人后的“美国国内民意”和“媒体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