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访问

下载APP

关闭

中国果真不可替代!欧美看走眼,犯下一个大错

作者:
2021-10-20 11:29:12

到1954年,中科院原子能所的工作人员是170人,其中科研人员不到100人。

1955年,中苏签署《原子能合作协议》,1957年,苏联派出了“原子弹之父”库尔恰托夫最得意的助手沃尔比约夫带着十几个专家来到中科院物理所,指导在浓缩铀和反应堆建设方面的专家。

甚至当时中科院的教材都是苏联专家帮着编的。

1957年10月,双方更是签订了《国防新技术协定》,明确表示:援助中国原子弹研究和生产。

到1960年上半年,中科院物理所的工作人员达到4345人,科研人员1884人。

即便后来中苏双方合作破裂,也闹出了很多不愉快,但在客观上,苏联确实在我们最艰难的时候帮了我们很多。

当然,这一切不是因为斯大林和赫鲁晓夫善良,也不是因为同在共产主义大家庭里吃饭。

而是因为苏联认为,援助我们本身就是美苏冷战的一部分,美国扶植日本、韩国、国民党,所以苏联帮助我们,都是用我们作为两个大国对抗的先锋与缓冲。

再后来,同样的事情,美国对中国又做了一次。

为了联合中国对抗苏联,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破冰。

1973年3月,国家计委提交《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

拟在今后三到五年内,集中进口一批成套设备和单机设备,要像第一个五年计划抓156项工程一样,扎扎实实把建设任务抓紧抓好,尽早投产见效。

这项方案的目的在于引进欧美国家的轻工业项目,名为“四三方案”。

共有26个项目,包括四川维尼纶厂等化纤基地、3套石化设备、13套化肥项目、3个大型电站项目、2套钢铁项目、1套烷基苯项目。最大的投资国是日本,其次是美国、德国、荷兰、法国和意大利。

知道156项目的人很多,知道43方案的人却很少,而实际上我国化肥工业还有化纤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都离不开43方案。

然而说到底,虽然拿下了这两个援助大方案,但我们工业化能够起步的最重要原因,在于我们的自身实力,结合当时冷战的大背景。

双方的力量天平很微妙,中国的分量能很明确地改变这个天平的均势,同时中国屡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1950年在朝鲜,1962年对印度,1969年在珍宝岛,每一次动手,都让所有国家对我们刮目相看。每一次动手,都是在给自己争取合作伙伴。

美苏先后都愿意把一个发展中国家当作可联合可依赖的对象,这样的世界局势,未来估计百年之内都不会再有了。

而我们就是在这样一个四十年的窗口期内牢牢抓住机遇,顺利完成了工业化,这样的历史机遇,越南不会有,未来大概率也不会有国家再有了。

国运这个词,听起来很玄学。

但它又是切实存在的。

在国际形式最多变复杂,摆在你面前机会最好的那个窗口期内:

是不是有一代远见卓识雄才大略的领导人能敏锐判断,在稍纵即逝的机会中果敢决策?

是不是有一代吃苦耐劳踏实本分的老百姓能隐忍风险,愿意为国家的发展献出自己的年华甚至生命?

只有这样的国家,才能抓得住国运,才配拥有国运。

对于越南这样的国家来说,显然抓不住国运。而没有好的国运,就会直接拉低越南制造的天花板。

可以说,越南的国运,撑不起越南制造。

05.

越南未来的一段时间,应该还会保持快速发展,其经济增速仍然还会是东盟国家中最出色的一个。

因为我们必须承认,越南目前的宽松政策还有土地及人力成本的优势,这都是制造业发展中必备的关键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