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元日币上是野口英世,日本著名生物学家;五千元日币上是樋口一叶,日本著名文学家;而最大面额一万日元上那个目光坚毅、面色严肃的人,是教育家、思想家福泽谕吉。
日元上的人物,全部是在教育,科学,文化界为日本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并通过这种潜在影响无形中告诉日本民众,应以学者为骄,他们应得到全社会的尊重,是值得全日本人民崇敬和怀念的。
一位日本人曾说,把这些人物印在纸币上,就意味着日本人可以天天和这些先贤人物在一起,长此以往,这些国家英雄就会深入人心,成为日本人民思维的一部分。
2、国家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科研人员安心创造。
从2005年到2015年,日本这十年的科研经费平均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居发达国家首位,而2016年美国为2.8%,约4650亿美元。日本比美国投入比重还要高!步入科技大国的行列。
即使是在20世纪最后20年,面对着泡沫经济崩溃之后严峻的经济形势,日本政府也依然不吝啬于科研投入。
但是,绝不只是足够的科研经费那么简单。
在日本,高校老师不会因为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出科研成果而担心受到冷落或失去饭碗,在研究过程中,也很少受政府和社会的诸如考核、评价等干扰,可以长期潜心从事研究。
3、日本的国民教育,重视孩子们好奇心和创造精神,鼓励全民读书的风气。
大隅良典总结自己的探索经历,有一段话充满了画面感——
“小时候热衷于飞机模型、半导体收音机的制作,夏天喜欢在小河里捞鱼、捕萤火虫、采集昆虫,手持网子在野外一走就是一天。采筑紫、野芹菜、木通、杨梅、野草莓,能够感受自然的四季变迁。”对大自然和周围世界保持一颗好奇心,是引领诺贝尔奖获得者从小走进科研世界的重要原因。
鼓励“全民读书”风气,更是让诺奖获得者受益终身。
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福井谦一在《直言教育》中写道:“在我的整个初中、高中时代,给我影响最大的是法布尔的著作,《昆虫记》、《阿维尼翁的动物》、《橄榄树上的伞菌》...他于我可以称为心灵之师,对我的人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4、日本科研人员有一种精益求精、“愚直”的工匠精神,能够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沉心静气、十年如一日地研究一个课题,做好一件事。
比如,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田中耕一,是一个沉默内敛、其貌不扬的人,得奖时全日本都不知道他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