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访问

下载APP

关闭

美国的GDP数据里藏了什么?一文深挖真相

作者:
2021-09-29 11:22:20

2014年,皮尤调查研究了美国381个“大都市统计区”(MSA)中的229个。1999年至2014年间,有近9成(203个)MSA的中产群体出现了萎缩;同期,有160个MSA中的低收入阶级群体出现了增长,172个MSA的高收入阶级群体也出现了增长。

这就是美国,从原来稳定的纺锤形结构(穷人少富人少中产多),变成现在的金字塔形结构。看上去挺漂亮的GDP增长,听上去挺好听的第三产业占比增加。

这一切,都不过是虚假的泡沫而已。

真相不过是大水漫灌货币供应量激增堆高了数字,是肥了的超级富豪拿出一口汤养活着自己的“高级佣人”。

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GDP?

在经济学领域内,有一个著名的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在1922年提出的,购买力平价理论最早是应用在汇率上的,比如一斤大米中国卖1元,美国卖2元,那两国汇率就是1:2。

同时这个理论的另一个核心,在于对物价的重视,光靠高物价堆起来的GDP没有用,比来比去最后还是要看生产力。

2014年的时候,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中国就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但当年我们的GDP刚过美国的一半。也就是说从2014年开始,我们就是全球生产力最强大的国家,但美元计价却是给我们打了个对折。

GDP确实很重要,但不是全部。所以老蒋对GDP的看法是,忘记GDP总量,而要看GDP的构成。

对于中国而言,良性GDP结构的基础一定得是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制造业必须占大头,而且这个大头还要尽可能以高端制造业为主。

低端制造业利润低出口还依赖价格优势,汇率波动几个点,原材料价格涨一下,利润很可能直接归零,而且普遍还都是高能耗企业,和我们的碳中和目标相悖。

所以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他们贡献出来的GDP数字再高,实际价值也不是太高。汽车、大飞机、精密仪器,这些高利润长链条的产业成为我们的二产支柱是再好不过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