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也不能一个人治理那么大的一个国家吧,所以他也要把自己的领土分给自己的叔叔、弟弟等,他的叔叔、弟弟领到领土后就建成一个“家”。
大家记住了:那个时候的“家”不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家”,那个时候的“家”是一大片的领地,有很多的人。
建立“家”以后,这个家里的最大的人就叫做“大夫”。
大夫的叔叔、弟弟叫做“士”。
到了“士”这个阶层就已经没有土地了,但是“士”可以做官。
“士”下面的叫庶民,也叫做平民。
平民是没有做官的权力的。
我们来看看这个过程:天子、国君、大夫和士其实都是有血缘关系的,这些人都是所谓的“贵族”,都是世袭的。
天子死了,他的长子继承天子之位;国君死了,国君的长子继承君位;大夫死了,大夫的长子继承大夫……
天子把“天下”分给诸侯,诸侯建立“家”。
那个时候,诸侯国的国君都是天子的亲戚,彼此之间都有血缘关系,所以彼此之间矛盾不大。
天子治理“天下”,诸侯治理“国”,大夫治理“家”,都是依靠“礼乐制”(那时还没有法治)。
那么,什么叫做“礼乐制”呢?
所谓的“礼”,我们可以简单的认为是礼仪,衣食住行、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都要讲究身份和礼仪。
比如,天子该穿什么衣服、国君(诸侯)该穿什么衣服,大夫该穿什么衣服;天子祭天该用什么仪式,诸侯觐见天子该用什么仪式,大夫见国君又该用什么仪式……
就连如何称呼“死”,不同等级的贵族也不一样:
天子——驾崩;
诸侯——薨;
卿大夫——卒;
士——不禄;
平民、奴隶——去世。
在古代,“礼”非常的多,有籍礼、冠礼、大搜礼、乡饮酒礼、乡射礼、朝礼、聘礼、祭礼、婚礼、丧礼等等,这些都有非常详细的规定。
每一个人都要讲“礼”,不能逾越规定。
什么又叫做“乐”?
“乐”就是指音乐。
人的喜怒哀乐之情,都可以通过“乐”来表达,同时也可以在乐声中化解。不同的人享有“乐”的等级也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