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和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NSB),共同发布了最新一期的《2020科学与工程指标》,向总统和国会汇报美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发展的情况,并与其他国家、地区和经济体进行对比。
根据其文中数据,中国在2016年授予科学与工程类学士学位170万个,美国授予80万个,欧盟28个国家授予100万个,在过去十年中,中国授予的此类学士学位数量增长了一倍,且增长部分主要来自工程学。
无怪乎,有美国的智库哀叹说:
在过去10年里,中国所培养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比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加起来还要多,是美国数量的4倍,而得益于美国的研究生院的帮助和培养,中国大学也聚集了世界一流的科学和工程学院,美国还有五分之四的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工程博士学位,授予给了外国学生,其中中国学生是最大的一部分。
美国智库的哀叹,正是中国人才竞争力所在。
在这些工程师人才的支持下,中国制造业最近10年,在全球一骑绝尘,打遍天下无敌手,占到了每年全球制造业总产值的30%,相当于美国+日本+德国的总和。
为什么制造业这么重要?
因为,制造业可以把原始的资源,经过复杂的工业生产,转换成有价值的商品,而参与制造的劳动者也可以从中得到报酬,这变成了一个国家国民的就业与收入,然后这些商品再形成购买力,就会促进经济的良性增长。
另一方面,拥有强大的制造业,多数居民的消费品不需要进口,这样就会较少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从而为居民收入的切实提高做出了贡献,匹配这些制造业的工程师数量,也决定了一个国家中产阶级的人数。
更重要的是,因为有了这些工程师们,即便是个别制造业企业生产,因为某些原因被中断,其他的企业立即就可以补充上来——有了如此庞大的工程师群体,只要制度成本、土地成本等不无限抬升,不出现限制工程师们自由的国家政策,中国制造业已经成为了最庞大的不死鸟。
简单说,对于一个大型经济体来说,没有制造业,就没有未来,而培养一个与制造业体系相对应的工程师体系,则是制造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战之后,除一些小型经济体之外,世界上只有两个人口在3000万以上的国家,从低收入跨入了高收入水平,而它们都是依赖于制造业起家的——这就是韩国与日本。
现在,中国正在复制日本和韩国的路径,只不过,中国的人口更多、中国的制造业更庞大、更完善,中国的工程师也更勤奋、更刻苦、更努力,人数更多。
随着中国源源不断的大学生毕业,中国的工程师数量也会不断增加,而中国的制造业总产值,在可预见的将来,在全球份额还将持续扩大,甚至占到世界制造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接近美国二战结束之时的水平。
想想看,中国制造业产值在世界第一的位置上还能保持多久,源源不断的工程师生产还能持续多久,这些工程师们自由选择的时间还能持续多久,中国的国运就还能持续多久。
(四)
中国过去30年的国运,依赖于产业链+基础设施+工程师;
中国未来的国运,还是会依赖于产业链+基础设施+工程师。
可以说,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除非爆发大规模的战争,或者是国家政策的突然转向,只要中国坚持市场经济的道路,只要中国坚持对外和对内开放,只要中国政府不限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自由选择,那么我相信:中国的国运再持续20年甚至30年不成问题。
然而,如果从中短期来看,中国的经济并非没有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