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代人注定是要见证历史的,五十年代想要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早就实现了,八十年代追求的四个现代化也已办妥了。
如今,“共同富裕”也要从初中政治课本中走入生活了。
8月17日,中财委第十次会议提出的“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犹如平地一声惊雷,引发了无数的关注讨论和困惑不解,一些人把他简单理解为劫富济贫,甚至连股市一度跌了下去。
这就是书读的不够和平时对宏观形势缺乏研究,这议题是老生常谈了,是西方发达国家搞了上百年的东西。
早在1994年,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呼唤改革的尖兵、被称为“厉股份”的厉以宁,就在《股份制与市场经济》中提到了第三次分配的概念。
一次分配是工资报酬、二次分配是税收社保、三次分配是慈善公益。
而厉以宁思想的源泉来自何处?正是经济学的祖师爷亚当斯密,斯老爷子一生有两本最得意的著作,一本是《国富论》,顾名思义谈发财的,一本是《道德情操论》,是谈分配的。
为什么要搞三次分配呢?原因很简单,社会是一个生态,都去追求财富没错,但人和人的差距非常大,如果对极少部分人的财富和行为不予以调节,他迟早能赚光别人最后一块铜板,还让你变成负资产。
那么整体的循环就必然会被打破,现代社会最大的特点是互为甲乙方,任何人都是消费者,把别人弄的全部躺平,你还去赚谁的钱,造啥芯片?最后互相耗死、同归于尽。
然而,寡头们的这种涸泽而渔是身不由己的,这就是马克思说资本的异化。
01
明明劳动是人的天性,大家应该是快乐愉悦的,因为雇佣劳动被变成了谋生的手段,因而变得焦虑而缺乏创造力。
同样,资本也异化了资本家,当年的很多创业者,明明是为了一个伟大目标和梦想才创办企业的,结果却变成了咄咄逼人的怪兽和唯利是图的商人。
这些年,我们见过太多屠龙少年变成恶龙本身的故事,他们成功的变成了自己当年最讨厌的那种人,马克思说,被异化的资本家也是受害者。
最终,资本异化了整个社会的环境,劳动本来是快乐的,商业本来的神圣的,合作本来的利他的,结果因为纯粹的利益导向,饭圈文化、拜金文化搞的到处污染烟瘴气,到处在考验着人性的残忍和丑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