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假如卫星照片上的这些标记都是洲际导弹发射井,那它们为什么要分布得如此有规律?这么整齐的排列,遭到美国核导弹袭击时不是更容易被摧毁吗?
这也太不合常理了。
据老司机了解,冷战前期,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美苏洲际导弹发射井阵地采用集群分布,的确会修建得比较密集——当然也不会密集到“玉门基地”这种程度。
但随着核爆炸理论的发展,他们发现,如果遭到对手核导弹袭击,即便加固的导弹发射井扛住了核爆炸,但己方洲际导弹发动核反击时,在穿越对手核爆炸造成的放射性烟尘过程中,还是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核导弹不能部署得太密集”很快成为核大国的基本常识。
可以对比下面两张图:
早年美国怀特曼空军基地附近的“民兵-2”洲际导弹发射井位置分布图。
如今在俄罗斯科泽尔斯克的战略导弹基地,“亚尔斯”等洲际导弹发射井散布在2300平方公里的广阔范围内。
其次,冷战期间美苏核导弹动辄数以千计,但基于“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原则,为避免遭到对手核导弹的集中摧毁,都是采用多个基地分散部署,每个洲际导弹基地通常也就部署五六十个发射井。
而根据刘易斯等美国专家的判断,光是玉门附近的这一个“导弹基地”,中国就新建了119个发射井。相比美俄,中国洲际导弹数量少得多,却以大得多的规模集中部署在一个地方,美国专家们就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