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通过这最近一年时间的博弈,美欧等西方政客已经很明显对在香港国安法出台后局势急速逆转、以及中央对香港猛药治疴,有一种无力感。失去《苹果日报》这个内部抓手已经是无力回天的,制裁手段已经用尽也没达到什么效果。
所以,他们下一步很可能是想破坏,甚至打掉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身份标签。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此前抹黑称,"香港当局选择性执法、任意选择独立媒体机构作为攻击对象"。他还信口雌黄地说,"'串谋勾结外国或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的起诉罪名,似乎是完全出于政治动机"。
甚至,他还狡辩说,呼吁外界对香港进行制裁是新闻自由,"新闻工作中与外国人士交换意见,从来不该是个罪"。
而欧洲方面现在就此事发出的声音,与美国方面基本一致,攻击此事件"代表着香港的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正被消除""事件严重伤害了新闻自由和多元化,这两者对任何的开放和自由的社会都至关重要。"
而欧盟这个声明中,就点到了一个核心信息--"新闻自由被侵蚀,对香港成为国际商业中心的期望有害无利"。
因为现在美国和欧洲都想增强自己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权重,毕竟这是收益率更高,也是能够更快实现收益的方式,而他们觉得既然已经失去了对香港的影响力,那就想方设法要把香港"国际商业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的招牌毁掉。
捞取经济利益,实际上一直是这些年西方看重香港这张"牌"的根源之一。
美欧在这个事情上,影响外界舆论的一个逻辑是,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独立司法,以及金融系统不受政府影响,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能够得以保障的基础,"现在香港没有这个基础了"。
由此可见那些人的恶毒目的。
在《苹果日报》这个事情上,美国媒体渲染《苹果日报》被关门的"悲情",也是想借机把欧洲进一步绑在上美国的"对华战车"上,用"民主"和"自由"这两张牌来调动欧洲,为自己更长远的反华战略服务。
3
复旦大学教授沈逸告诉补壹刀,《苹果日报》运营的结束对香港来说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它意味着香港在国家安全的治理上正式拨乱反正,步入正轨,传递出一个非常清晰的信号,在香港你可以享有充分的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但是你不可以用这种言论自由、新闻自由作为幌子和工具,去威胁中国的国家安全,去发表特定的煽动性言论,对整个社会构成严重伤害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