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港片,内地市场更有利于洗白。首先是大制作多,动不动天价投资,加之内地影视文化产业税率低,这比搞什么拍卖洗钱,划算多了。只要这条利益链上的导演、明星、资本乃至赃官长期紧密合作,大家分食蛋糕,就不会有人站出来把桌子掀了。
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是要玩儿命的。
整条利益链上,某些拿到巨额片酬的明星,不过是“工具人”“走账人”。给他们一份“阴阳合同”,账面上交税给了几千万乃至一个亿,实际上给他们的,不过一千万,再分一些附加条件比如下次给你什么导演资源之类的,或走账回扣注入到你名下的空壳公司。那些钱,在老百姓看来,是天价片酬,可在明星上头的人看来,算什么?那不过是常规的洗钱损耗。
比起赃款总额,啥也不是。
据媒体统计,早在10年前,一年通过审查的故事片就有526部,但只有150部进入主流院线,剩下的,有的去了电影频道,有的在网上发,还有剩下的,根本都不知道去哪儿了。投资人明知道赔还是会拍。
反正该走的账走完了。
石大佬东窗事发后,关于“洗钱”的种种传说,从来就没在江湖上消失过。
2006年,《法治报道》登过广电总局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某部主任陆红实的话:
“我国每年都有100多部滥片子不能上院线,原因之一,就是洗钱。去年,我们平均每1.4天就有一部新电影,却有38.5%根本不能在电影院放,洗钱‘洗’滥了中国电影。”
后续报道还说,当年有投资人找内蒙古制片厂合作,拿300万元人民币,说要拍30部片子,一个片子10万元。你说能拍个什么鬼吧。北京UME国际影城总经理陆遥承认:
“有些片子拍完,根本不知道干什么去了,别说公映,想查它的去处都无从查起。”
2007年,导演尤小刚指出国内电视剧产量过大、浪费严重,希望业内提防“洗钱投资”。2011年,戴锦华去搜狐做客说,我国每年拍600部影片,大部分未上映。第二年,这个数字高达745部,只有231部进入影院。这还是2005年以来公映比例最高的一年。
2013年,导演李克龙又说,很多投资者,根本不为拍电影来找他,问可不可以拿200万拍个片,帮忙走1000万的账?
“这个账怎么走?有剧组拍古装剧,就可以设计一场炸掉一座城楼的戏,搭建这种城楼,花50万,你可以走100万的材料费,反正城楼已经炸掉了,死无对证。”
2014年,电视剧《一代枭雄》开新闻发布会,孙红雷也突然暴脾气,说我们每天接到的剧本,其中70%都不能拍:
“拍了肯定赔钱。但有些投资方,就是通过拍影视剧来泡女演员、洗钱。”
这也就是为什么4年后,小崔刚说自己抽屉里还有一堆合同,影视圈迅速地震,没多久就出现所谓寒冬。再坚固的“碉堡”,都是容易从内部瓦解的。电影院的《大轰炸》没上映,电影圈的大轰炸倒是演了一波。
寒冬来临后,好多小演员没戏演,最后只能无奈离开这个行业。不过某些大明星们就无所谓了,上上综艺,做做节目,玩玩游戏,就当休假,等风头过去,再回去演戏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