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这属于产学研基地,无论税收还是产业扶持都有优惠,但是筹备办主任要负责全部的基建、宣传、招商,这并不是件讨巧的活,谁都怕担风险。
21岁的肖建华却主动请缨,表示愿意接这个“烫手山芋”,喜出望外的校方立即任命他为生物城筹备办公室主任。
说是筹备办公室主任,可如此庞大的项目其实还是个空壳,原本引进的生物公司一直在观望,偌大的办公室时常只有肖建华一个人“独守空房”。
肖建华足足在生物城筹备办干了两年,项目始终没有正式启动,这段期间还曾在某军校和电视机厂挂职过,可都让他觉得没意思。
犹豫了许久,他最终向北大提出自己要开个公司,主营高科技产品。
领导们让人家白白耗了两年时间,也挺不好意思,听说新公司是搞高科技产品,立马就答应了。
高科技也算高科技,因为卖的是刚刚流行的个人电脑,此时还叫“微机”,价格基本都是上万一台。
电脑项目并不是肖建华自己拍脑袋想出来的,他有位女友叫周虹文,北京人,祖籍内蒙包头。
画下重点“包头”。
周虹文和肖建华同为北大同学,毕业后她去了方正集团,看肖建华守着一座“空城”很无聊,周虹文就鼓动男友成立公司去卖电脑。
插句话,周虹文大学时代有位同班同学,叫李彦宏。
23岁的肖建华在中关村待了许久,附近的电子一条街是他平时最爱逛的地方,电脑热的兴起,他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公司成立后,肖建华领着一帮从清华和北大找来的兼职大学生,按电话簿上的企业地址去拉客源,只要有订单,立马打电话给相熟的中关村商贩,让人赶紧送货上门。
肖建华此时还谈不上资本大佬,充其量就是个“二道贩”。
等客户结算了钱,他再把钱转给供应商和学生,好在他从不拖欠,领到钱就立即结算,口碑一直不错。
有人脉,加之“北大+高科技”这个后来在资本市场无往不胜的“金字招牌”,肖建华仅仅通过“倒腾”电脑,就赚了数千万,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钱这玩意,没有的想要有,有了就想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