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第三梯队的痛点相当明显,它们往往都有自己的大型车厂,在硬件制造上比其他梯队的车企都占优势,但是普遍缺乏智能化的能力和经验。这在当下提倡万物互联的时代,传统车企就像瘸腿的三脚猫,空有想跑赢的心,却没有能跑赢的命。
因此华为手持ICT王炸牌入局,将有可能改写包括汽车智能化在内的国内汽车产业竞争格局。
汽车界未来的趋势是打造智能汽车,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实现“云-管-端”架构,即以后让汽车“能连网、能连手机、能自动驾驶”。
而华为就是一个非常强势的全栈供应商,同时具备芯片、操作系统、感知硬件、决策融合算法的能力,跳过硬件集成直接和整车企业合作。换言之,除了底盘、四个轮子、外壳和座椅,剩下的都是华为拥有的技术。据徐直军透露,智能汽车业务可以称得上是华为除消费者业务外功能最完备的BU(业务单元,business unit的缩写)。
这样一来,华为不仅可以帮助软件上弱势的车企往高端智能化转型,还能与软件实力较强的车企强强联合,借此机会在车企智能化产业链上掌握极大的主动权。
另外,传统车企不仅需要华为的ICT,同样也需要华为的品牌赋能。在消费者眼中,华为是一个与民族大义挂钩的品牌,其产品质量也是深得市场认可。就像这次推出的极狐系列,人们可能不会为了“北汽”买单,但却会选择信任“华为”去购买这款车。对于一些传统车企来说,也乐见这样的品牌加成效应。
华为以这种“交友”的方式入局新能源造车大战,确实是一股清流。但是这番友好的示态也难掩华为的野心昭昭。
一狼假寐于前
清朝蒲松龄曾经写下了一篇与狼有关的志怪小说,其中“一狼假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形象地描写了狼的奸险狡诈。而以“狼性”著称的华为,在入局造车这件事上,也无不体现出这一点。
“华为不造车,帮助企业造好车”华为多次对外重申这个决策,在伯虎财经看来,这更像是投喂给合作企业的定心丸。
早在四五年前,华为就积极四处奔波组建自己的小圈子,比如2015年就与爱立信、英特尔、高通、奥迪等共8 名成员搭建了一个“5G汽车通信技术联盟”。华为以通信起家,整合了AI芯片、计算平台、云服务等服务模块,目前提供的业务是汽车数据一条龙服务“传输——计算——存储”。
此外,华为还将朋友圈好友分为了四大类: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等)、整车厂(上汽,比亚迪等)、零部件巨头(宁德时代、四维图新等)、互联网巨头(英特尔、高通等)。其中受外界关注程度最高的整车厂数量超过10家,上汽、比亚迪、长城、江淮等都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