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访问

下载APP

关闭

美国为何总是跟中国过不去?我们想的太简单了

作者:
2021-04-06 09:04:46

美国著名战略家、威慑战略理论的鼻祖凯南便向美国政府建议:“世界上任何地方力量的均势,都不如欧亚力量的均势重要。只要德国和日本的权力出现真空,世界均势就不可想象”。于是,在欧洲,“北约”与“华约”剑拔弩张、对峙制衡,美国把西德称为铁幕上的“橱窗”,作为“西化”东欧的窗口大力扶植;在亚洲,美国从日韩到东南亚建立一系列军事同盟,如链条一般对中国层层封锁,美国把日本当作平衡中国的最前沿,开始不遗余力帮助日本战后恢复经济。

在美国眼里,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维持一个对美国有利的均势体系胜过一切。20世纪70年代初,冷战原本平衡的天平开始向苏联倾斜,特别是当苏联的核力量规模与美国不相上下甚至有超越美国势头的时候,美国便迅速瞅准中苏关系的裂隙,不惜在封锁中国的岛链上撕破一个口子,舍弃台湾,积极同中国建交,联合中国反对苏联霸权。

在美国眼里,为了对抗苏联、保持均势,美国完全可以抛开意识形态偏见来拥抱中国。基辛格后来在《世界秩序》中谈起这段经历时写道:“尼克松尽管是一位坚定的反共产主义者,但他认定,地缘政治平衡的迫切性超过了意识形态纯洁性的重要”。

苏联解体后,美国也并未放过同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俄罗斯,当美国认为俄罗斯的军事力量对美国构成威胁,是这个均势体系的最大隐患时,依旧同欧盟对俄罗斯进行制裁打压,遏制俄罗斯的发展。

实质上,在与苏联冷战竞争的过程中,美国的均势战略思维已经不局限于欧亚大陆军事实力的平衡,而是拓展到整个美国国家利益,即经济力量、军事力量、科技力量和价值观。这不仅是美国赖以强大的四大支柱,也是美国核心利益的四大支撑。

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声称:“这四个方面如果加在一起,就使美国成为一个唯一的全面的全球性超级大国”。所以,在这四个方面的任何一个领域挑战美国地位、企图打破美国主导均势体系的国家和集团,都必将遭遇美国毫不留情的打压报复。

上个世纪80年代,搭着冷战的便车,经过30多年和平发展的日本,经济迅猛发展,GDP年均增长近10%,股票市值一度占到全球的41.7%,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GDP更是超过了美国的70%,大有取代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趋势。

然而,由于国家安全深度依赖美国,美国为了维护其经济地位和美元霸权,于1985年联合英、法、德三国逼迫日本签订《广场协议》,导致美国曾在二战后大力帮扶的日本进入长期的经济衰落期,影响至今仍未完全散去,被日本人称作 “失去的30年”。

对欧盟,美国也一样没有手软。欧盟诞生后,美国感到对欧洲局势的掌控力越来越弱,尤其是欧盟是一个规模达到27万亿美元的经济体,超过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北美自由贸易区,对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构成了巨大挑战。

到了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诞生,作为欧盟内部的贸易结算货币,欧元的出现使得世界上美元货币结算了减少了三分之一,于是美国策划了一个巧妙的骗局,与北约联手发起科索沃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