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起,为更直观的看清中国工业的现状以践行制造2025规划,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每年都会发布制造强国发展指数。
考虑到中国制造业与其他国家的横向对比,该报告还会参考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机构最新统计的数据。而历年的报告除依旧为主导方的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外,还有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专业机构参与。
OK,接下来我们言归正传!
根据《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有四个综合指标构成,以反映某国制造业发展水平的强弱。这四项指标分别是,规模发展、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持续发展。
其中,规模发展为该国制造业潜力体现,而质量效益、结构优化和持续发展是综合体现某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制造强国的标志,而我国制造业目前得分比例主要还是集中于规模发展。
换句话说,我国在制造业强国十层进阶梯度中,只达到了2.5层,还有7.5层的楼需要爬。
在被跟踪测评的9个主要工业国中,美国以168.71的分数独占鳌头,处于第一梯队,德国和日本分别以125.65和117.16位列第二梯队,中国以110.84的评分领衔第三梯队。
虽然评分距离第二梯队的日本仅有7分左右的差距,但并不意味着我国就能即将跨越这道天堑。
2019年度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指出,2012年~2018年,中国分数的增长主要依靠规模指数的大幅度提升,而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持续发展三项数值合计仅提升5.4个点,三项分项数值合计在九个主要工业国中位列第7位,仅高于工业底层守门员印度和巴西。
具体到经济层面,2018年,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28974.93美元/人,仅为美国19.3%、日本30.2%和德国27.8%。
或许会有人说,中国人口数量第一远超欧美日数倍,以人均划分不合理。但不要忘了,我国工业体量也是第一。
2019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达到十二五末(2015年)的1.34倍,2016年~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9%。在如此大体量的基础上还能维持超过五个百分点的增长,想想有多么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