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2012年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一个关键在于:在经过2008年危机超车的四年后,以互联网产业革命为标志,中国制造业整体迈入以家电、消费电子为主的中端制造业。
那一年,以华为、小米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借智能化的新赛道换道超车,开启从美日品牌手中光复江山的道路;陆丰、宝骏等本土汽车相继杀入低端市场,并呈现逐步攀升之势;而格力等传统强家电企业,更是进入了全球扩张时代,在世界范围内与日本制造争夺市场。
2020年,在财富发布的新一期世界500强榜单中,日企上榜数量53家,这里面有两项数据尤为关键。
第一、2000年,日本企业上榜数量107家,20年时间损失了一半力量。
第二、从赛道划分来看,在排除掉金融、保险、能源等资本密集型的企业后,以技术类见长的制造业有超过一半来自汽车产业。
这意味着什么?
答案只有一个:过去二十年,日本制造业除汽车之外,几乎全盘萎缩!
在探讨关于日本制造业为何衰退的话题上,很多人认为,是中国产业的发展抢夺了日本的生存空间。正如2018年前后最火的那句话:中国制造业崛起的过程就是不断打败日本的过程!
不可否认,这确实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高铁就是很好的例子。
日本的轨道交通装备毫无疑问曾是世界顶级技术水平的存在(轨道交通装备也属于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工业),在CRRC(中国中车集团)还没有崛起之前,全球轨道交通装备业基本上是法国阿尔斯通、加拿大庞巴迪、日本日立轨道、德国西门子四分天下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