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牌组装、打价格战、市场换技术、多元化跨行业发展、贸工技压倒技工贸,在一条条致富快速路面前,人们心态浮躁。
一些成名科技公司纷纷去海南做房地产、转行卖保健品,把中国科技的未来一厢情愿地寄托于全球化之上。
2005年,在当时全国22个高新技术开发区近万家企业中,平均6家才有一项专利,9家才有一个注册商标,数据之惨淡令人发指。
这正中了他人下怀。
90年代,中国的DVD产业异军突起,质优价廉,不但国内无敌,还逐步杀向了国际市场,产量一度占了七成。
中国加入世贸后,DVD企业们纷纷摩拳擦掌,但杜比、日立、松下、三菱、飞利浦等等美日企业组团接连向中国发起专利费诉讼。
从每台1美元、4美元一路涨到20美元,节节攀升的专利费突破了盈亏平衡点,把200多家企业逼上了绝路,大部分关门停业,少数大厂家也不得不忍痛转型。
生产了十年,只会贴牌的DVD厂商从始至终都没有核心技术,在咄咄逼人的专利诉讼面前,形同裸奔,任人宰割。
以技术为矛、专利为盾,海外巨头们在中国双管齐下,软硬兼施,大杀四方,甚至不战而屈人之兵。
因为很多中国企业即便想搞研发,却害怕专利官司而不敢砸下重金,患上了“技术恐惧症”。
但总有一些人是不服输的。比如华为苦研通讯技术,在国际巨头眼皮子下走“农村包围城市”之路,最终王者归来;比如1988年就是民族之光的金山WPS,三十年来从没放弃赶超微软word……
这里特别要谈的是多次面对面硬刚巨头的比亚迪。
90年代初全球电池产业链开始转移,比亚迪乘势而起,却没有犯DVD行业的错误——搞组装赚快钱,创业伊始就把目光放在了利润最高、技术最难、产业链优势最强的充电电池核心部件——电芯的生产上。
通过优化工艺,提升品质,产量翻番,比亚迪严重威胁了日本企业的电池霸主地位,招来专利大棒。
2002年,日本三洋在美国起诉比亚迪侵害专利。比亚迪不但否认了三洋的侵权指控,还追溯技术源头,抓住三洋专利上的弱点,对其进行了反索赔。
面对明明白白的技术细节,三洋无计可施,只好提出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