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问题:从战争潜力来说,中美两个国家哪个更有后劲呢?
很多人在这里侃侃而谈“战争潜力”,那么什么才是战争潜力呢?什么样的战争潜力才是有“后劲”的呢?
1
所有纸面上的战争潜力,是“潜力”不是“实力”,中国都是远超美国的,这是在21世纪初期我国军事科学院给出来的官方数字,很客观,不含任何主观因素。
然而相关数据这么多年过去了我都记得不是很清楚,只有一个数字牢牢地记在心里:中国战时长期国防动员能够动员的总兵力是1亿人,后方勤务和支援人员是2.5亿人,国防军工及配套人员是3.5亿人。
为啥记得那么清楚,那时候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访华,中美之间刚刚爆发了一系列冲突包括南海撞机事件,鲍威尔此行目的是修复受损的中美关系。
2000年左右的时候中美还在搞所谓的“军事透明互信”,所以安排了鲍威尔参观中国军队及国防建设有关内容。
据相关报道,鲍威尔一行参观中国军事科学院的时候,一直对中国展示的军事与国防现状表现得漫不经心。
想一想也很正常,当时的美国如日中天,中国那点国防军事现代化水平确实没什么可以看的。
鲍威尔本人是军人出身,官至四星上将,时任美国国务卿,在军界政界浸淫多年,对全世界主要国家军事实力和战争潜力乃至于军事策略都有着很深的理解,怎么会对当时还显得不堪一击、不值一提的解放军现代化建设提起太大的兴趣呢?
说白了,你搞的,人家早都搞过了。
只有在看到这一串数字的时候,随行中方人员看到,鲍威尔本人立刻被震惊了,再三向中方人员确认这些数字。我猜想当时鲍威尔本人一定是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对这个数字感觉到了困惑和恐慌,以美国的动员能力即使是发挥到极限也不可能动员起这样一种战争实力,就算加上盟友都很难做到。
鲍威尔作为一个四星上将,他的主要工作并不是大家想象的“指挥作战”,高级将领的工作主要不是参与直接指挥,而是作为一个“外交官”存在,平衡处理各方关系,协调军队与政府、军事部门与民众、本国军队与盟军之间的关系。
这方面大家可以看看二战盟军最高指挥官艾森豪威尔、战场指挥官巴顿等人的回忆录,高级将领很少待在指挥中心,更多是在名目繁多的酒会、行政会议、外交场合里穿梭。
要干这个工作,高级指挥官本人必须要对敌方、己方、盟友的实力做出正确的评估,并以此为基础确定策略,亲自执行。
所以我觉得他可能比我专业,也比大多数网友专业一点点吧。
关于鲍威尔这个事情当时我和我的同学们讨论了很久,毕竟都是军校生,对这些东西还是很在意很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