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45虽然也能利用“剑形”机头和机身产生的脱体涡给主翼增升,但其效果较之采用鸭式气动布局和大后掠角三角形翼身融合体机身的“暗剑”方案,尚有差距。
另外,“暗剑”选择的中等后掠角、中等展弦比的主翼,升阻比也较大,这有利于改善巡航特性。如果允许机动过载超过10g,预计“暗剑”的最大瞬时盘旋角速度应在32度/秒以上,其升限可超过15000米,最大平飞速度突破音障,达到M数1.8左右(甚至2以上),可以极大增强无人机突防能力,加大武器投射距离,提高生存能力。
从“暗剑”的代号和黑色的涂装上,就不难猜出,该机在设计之初,便考虑了隐身的要求。“暗剑”所采用的降低红外信息特征和减小雷达反射截面积(RCS)的技术,与国外的同类型方案有许多相似之处,如:M型或W形的机翼(机身)后缘、锯齿形舱盖、翼身融合体、菱形截面机头、复合材料结构、吸波涂层以及利用尾翼面遮蔽喷口的尾焰等等。
由于需要综合平衡机动性能、高速性能和隐身性能的指标,“暗剑”在设计上也有许多与X—45、“飞马”、“神经元”等方案不同的地方,例如:选择了腹部进气(而非背部进气)、中等后掠角主翼(而非大后掠角主翼)、鸭式气动布局(而不是飞翼式布局)、V字形双立尾(而不是无立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