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兰考农村80年代时,信教的多为30来岁的媳妇,那时候的教会资料为了讨好这些人,就直接把婆婆成为“恶婆”,还写了灵歌:
婆婆见媳妇心头火,叫声媳妇你真恶,东跑西跑不做活,说话你强,脸又多,啥活不想干,吃的你又多吃,像你这样的媳妇真是气死我,回家你先把你娘叫来,叫来你娘咱说说。
婆婆你不要这样说,世上娶媳妇娘家不带祸锅,干活你光嫌少,吃的光嫌多,像你这样当婆婆,叫我没法活。
不解决问题,反而激化矛盾。
又或者是因为当代年轻人接受的是无神论教育,所以同家中的教徒会产生矛盾。
家庭成员之间,因为信仰和价值观的不同,纷争会非常剧烈。比如日常生活中,常常因为是否在家挂十字架吵架,又或者是能不能参加聚会、能不能带相关书籍回家。
在丧葬仪式上,这种纷争尤其明显,尤其是在传统习俗保存完整的地方,这种冲突更为明显。
比如传统祭拜中,不少地方的风俗是放一挂小鞭炮、烧香,还要小聚。而基督徒不允许这些,在葬礼上,本该是老人遗像的地方,只有一个很大的十字架。
舒兰香的母亲程秋月去世之前,曾说:“我一生没有其他愿望,只要求按照基督教的仪式安葬。在棺材上不要雕刻龙凤,要印上十字架。”去世之前,她给自己做了一套天使那样的白袍子。
舒的母亲去世后,舒对舅舅说:“我们是母女关系,要求按照母亲的愿望安葬。”舅舅非常积极地反对,说姐姐一辈子吃了很多苦,要为她做道。而舒兰香则哭诉说:“如果妈妈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她的一生都划不来。”
程秋月的葬礼最终按照传统仪式安葬的。舒兰香为此对舅舅产生了很深的不满。
第二种是村庄社会的分裂。
在基督教的教义中,人被分成了两种,一种是信仰基督教的人,另一种是上帝的弃民。
在现实生活中,教会教导信徒,要向其他人传播“福音”,把他们也拉进“信徒”的阵营;另一方面要远离那些死硬反教的“异教徒”,坚决断绝和他们的交往。这也就是为什么信徒都热衷于传教。
所以,一个村庄就大体被分为了基督教徒和不信基督教的异教徒,虽然生活上不会完全分开,但从他们的社交范围来看,这二者已经形成了相互分离的群体。
就这样,村庄的凝聚力越来越弱,虽然没有分裂,但也已经分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