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黑中国,印度还有哪些新动向
导读:2020年,从军事到经济,中印关系依旧颇为紧张;新冠疫情的到来,也给莫迪政府带来了新的压力,更便于他甩锅中国。随着印度国内矛盾凸显和国际局势变化,印度在内政外交方面也有许多值得注意的新动向。 围绕这些变化,观察者网专访了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与南亚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宗义,勾勒2021年中印关系可能呈现的趋势。
【采访/观察者网 吴立群】
观察者网:最近一家欧洲独立智库发布了名为《印度编年史》(Indian Chronicle)的报告,揭示了印度情报机关长期在海外发布虚假信息,抹黑中国和巴基斯坦。这类杜撰中巴“黑料”的舆论攻势对我国的国际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在反华逐渐成为印度的战略目标的背景下,我们该如何应对这样的舆论战?
刘宗义:现在西方人把这个问题给揭露出来了,实际上我们很早以前就发现了这个状况。当时注意到这个问题,是在“一带一路”提出之后。我2015年在巴基斯坦调研中巴经济走廊的时候,巴基斯坦朋友曾经说过一个事情,就是印度人运用英语方面的优势,常常编造一些小道消息,并通过一些门户网站大肆散播。比如在Google搜索中巴经济走廊(CPEC)的时候,排在前面的几乎全是负面消息。当时巴基斯坦朋友提及这个问题的时候,说实在的,我感觉很吃惊。
另一个就是所谓的债务陷阱问题。“债务陷阱”这个词是印度学者切拉尼最早提出的,当时他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的债务陷阱外交》的文章,然后西方媒体立马转载,这个词就风行世界了。
我们感觉到印度在引导舆论、制造负面消息方面是非常卖力的,甚至可以说非常猖獗。像近些年来,我们中国学者经常发表一些关于印度、关于中印关系的英文文章,就不时会遇到印度人专门注册邮箱,发邮件过来骂我们。
印度人这么做,一方面是他们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英语和比较便利地运用西方的舆论工具。另外,他们自己国内的媒体也非常多,特别是现在印人党上台之后,经常利用旗下的网站、电视台散播一些对中国不利的负面消息。比如这次新冠疫情爆发之后,很多负面消息也是首先从印度传出来的。比如说新冠病毒是中国制造的生物武器,然后宣称要向中国索赔,等等。
目前,我们确实在国际舆论场当中缺乏话语权。这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一个方面就是像我们一些学者指出的,我们要加强外宣的能力。再一个,我觉得我们确实应该鼓励学者多发表一些英文的文章,实际上我们中国很多学者还是有这方面素养的。我们应该多发声,然后把这种国际话语权夺过来,以正视听,让国际社会能够听到中国的声音,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封杀中国APP这种事,印度倒是学得快。图为印度新德里一名示威者举牌呼吁停用中国应用程序,图片来源:星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