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为了充当地区霸主,60年代以后,印度逐渐抛弃了“不结盟”的初衷,不仅介入美苏争霸、借苏联之手扩充军备,还与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冲突不断,因此逐渐失去了第三世界国家的拥护。
1991年,苏联解体,印度失去了一个强力的安全保障,在联合国中也没了靠山,陷入严重外交困境。不过,印度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大国梦”。同年,印度全面开展市场化改革,以软件制造和服务业为先导,积极融入全球化浪潮,经济活力倍增。
为了摆脱尴尬的外交处境,印度转而采取务实的全方位外交策略:包括改善与南亚各国及东盟国家关系,进一步发展与俄罗斯的传统关系,同时注重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关系的改善。
冷战后,政治多极化程度不断加深,联合国和安理会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如果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印度不仅可以利用否决权挫败印巴争端中于己不利的提案、维护国家利益,还能在国际事务中享有更多的发言权。
印度下定决心要为自己谋一个固定座位。
2
机会来了?
联合国成立时,《联合国宪章》规定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为美、苏、中、英、法这5个在二战后的国际权力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国家,反映的是二战后的国际力量对比。